查看原文
其他

我愿行过世上最美的桥,去爱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央视新闻 2020-11-06

他在喧嚣的城市中魂牵梦绕于故乡的山水,他在当好的年纪爱上了执手一生的女人;他是《边城》的作者,他曾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身而过。一生从文,一世淡泊,他是沈从文,一个可以把故事讲得很美很美的人。12月28日是他113周年诞辰,以此为念。

《River Flows In You》- Yiruma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

看过许多次数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我明白你会来,

所以我等。



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


倘若你的眼睛真是这样冷,

在你鉴照下,

有个人的心会结成冰。


水是各处可流的,

火是各处可烧的,

月亮是各处可照的,

爱情是各处可到的。


在青山绿水之间,

我想牵着你的手,

走过这座桥,

桥上是绿叶红花,

桥下是流水人家,

桥的那头是青丝,

桥的这头是白发。


凡事都若偶然的凑巧,

结果却又若宿命的必然。


横在我们面前许多事情,

都不免使人痛苦,

可是却不必悲观。


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的,

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


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

便是回到故乡。


照我思索,

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

可认识人。



一生从文 一世淡泊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文字与他的故乡民风淳朴的湘西一样都成为今人愿意亲近的所在。

△一九七九年,沈从文在北京

他的前半生用笔记述着他所热爱的湘西,文字优美动人,《边城》、《长河》、《湘行散记》是他的代表作;他的后半生依然用笔,但却变成了一位文物研究专家,他晚年专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中国文化史的一页空白。可他的名字却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几乎湮没无闻,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的文学大师身份才为人们重新审视。


在美国汉学家金介甫所著的《沈从文论》中,他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他还两度进入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终审名单。据披露,1988年如果沈从文没有离世,当年10月诺奖桂冠将被他获得。


四年情书换来的一杯甜酒

出生于湘西凤凰城的沈从文儿时喜欢逃学,不愿受私塾先生的思想束缚。不曾想,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湘西“乡下人”,后经徐志摩等人的推荐,年近三十的他来到胡适主持的中国公学,当了一名讲师。

△青年时代的沈从文

他的学生里有一位出身名门的清秀少女,是苏州乐益女子中学校长张冀牗的三小姐,公认的中国公学校花——张兆和。沈从文对兆和一见钟情,便开始给她写情书,一封接一封,延绵不绝地表达着心中的倾慕。张兆和却很冷淡,他的信,她几乎一封也没回过。

当沈从文将此事告诉胡适时,这位出色的“爱情大使”慨然表示要帮助沈从文解决难题,并认为如果自己出面,事情应该不会太难。然而,胡校长高估了自己的能量。胡适对张兆和说:“他顽固地爱着你。”张兆和的回答倔强而骄傲,她说:“我顽固地不爱他。”这场谈话就这样结束了。

△年轻时期的张兆和与沈从文

但沈从文并没有放弃,他的情书仍然像雪花一样飞向张兆和。

"萑苇"是易折的,"磐石"是难动的,我的生命等于"萑苇",爱你的心希望它能如"磐石"。

“望到北平高空明蓝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给我的影响恰如这天空,距离得那么远,我日里望着,晚上做梦,总梦到生着翅膀,向上飞举。向上飞去,便看到许多星子,都成为你的眼睛了。”

女人的防线向来柔软,在甜言蜜语里浸泡久了,渐渐地,感动就融化掉了骄傲。纠缠许久之后,张兆和终于拍了一封电报回应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负责拍电报的工作人员不解,但张兆和知道沈从文能够理解其中含义。

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北京中央公园成婚。


△沈从文与张兆和合影




猜你喜欢






觉得不错请点赞


本期监制/唐怡 主编/侯振海 编辑/吕小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