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非凡十年谈丨柏俊:始于星火,聚光如昼

柏俊 中国社会工作 2023-07-06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刊及新媒体特别邀请了见证行业十年发展的十位专家、十位社工、十位行政/行业管理者,谈他们眼中的社会工作非凡十年。今天是第三位社工柏俊

从深圳回合肥做社工的这十年,我见证、参与了合肥的社会工作从萌芽、发展到深耕的全过程。从星火般的念头,到聚光如昼的信念,我步履不停,为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探路、实践。


星火心底燃:成为职业社工

2008年冬,我还是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大三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为期十天的香港专业见习及培训。这次游学让我看到了香港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及精准的服务供给,“要成为一个职业社工”的念头生发,我想亲自体验社工“助人自助”的魅力。2009年4月,还未正式毕业的我,迫不及待地和同学踏上了开往深圳的列车,成为深圳的第二批社工,也是深圳市志远社会工作服务社最早的社工之一,正式开启了作为一名社工的职业生涯。

驻点宝安区社保局的近两年间,香港督导每周往返港深,给予我们专业指导和情绪支持,我备受鼓舞,但早期驻点社工与行政事务捆绑让我在工作中偶感迷茫。想到自己做社工的初心,我选择返回家乡,从头起步。2011年5月,我加入合肥市蜀山区民生社会工作服务社(安徽省最早成立的社工机构),成为琥珀街道北苑村社区的一名驻点社工,主要服务社区内高龄空巢、孤寡、残障失能、低保特困、计生特殊家庭等老年人,对他们进行常态家访,链接理发、维修、健康监测等服务,组织开展大型的社区关怀服务、救助帮扶等活动。

▲作者与同事组织开展怡养家园端午活动后留影

每天走街串户、了解需求、链接资源、开展服务……这让我既踏实又有很强的价值感。至今仍记得一位独居奶奶拉着我的手说:“有你们在这,我们就心安了。”

2011年9月,我从服务岗调动到管理岗位,负责统筹各社工站的服务,同时兼顾机构的行政人事工作。从驻点社工到驻机构办公,除直接参与支持各点服务活动开展外,在当时未有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和资金保障的情况下,我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是协同机构负责人对接政府部门,推动落地试点服务,找钱、找阵地、找资源。除面向直接服务对象、站点社工,还面向政府、社会做行业推动、政策倡导、环境创设等。这对我来说是挑战,也是提升。


高楼平地起:成立初始机构

2011年11月,在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老师的支持下,我们同登记单位等相关部门就成立市级的服务社多次商榷,注册成立了安徽省首家市级社工机构——合肥市爱邻社会工作服务社(以下简称“爱邻社工”)。

机构成立之初,承接运营了包河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此中心是区域性综合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爱邻社工负责运营全区养老信息化平台的日常管理,如老人呼叫系统、需求信息采录分析、服务记录统计分析等。在民政局项目经费支撑下,我们聘用了2名一线社工,服务团队发展为4人,开始向全区10个街镇60多个社区符合首批购买服务条件的200多户特殊老人开展服务,迈出了合肥市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的第一步。

项目的有效运营推动了包河区三级联动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养老服务的信息化、阵地化、项目化,作为全国首批养老信息化试点单位成为全国居家养老的示范模式,并推动了合肥市于2013年实施居家养老购买服务。

▲2013年,作者参与开展“冬日暖阳”慰问活动

机构通过示范性项目扩大服务影响力,为社会工作服务搭建更大的“舞台”。2013年,我们成功申报合肥市首个中央财政支持的社会组织培训项目,并以此推动了社区学院的成立。2013年,在合肥市“1+4”社会服务平台政策的基础上,推动15个街镇成立街(居)社工站,派驻社工开展各类服务项目,挖掘培育居民骨干、社区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服务,推进了基层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随着进一步发展,机构开始在新运营方式、新领域进行勇敢尝试。2016年9月,我们集聚多方支持启动了社区亲子中心服务,面向辖区0—6岁的儿童及家庭,以运动和阅读的形式,为社区儿童及家庭提供普惠化的早期成长支持服务。这一服务为机构开辟了普惠化运营(向儿童家庭按服务收费)的资金收入渠道,同时填补了这一年龄段的社区服务空白。亲子中心服务目前已经在其他街居成功复制推广,且实现了自负盈亏。2017年开始,服务覆盖面横向拓展,服务陆续延伸至院舍养老、企业、学校等领域。


拾柴火焰高:推动行业发展

从2名社工到现在的近百人,机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16 年,基于机构培养专业社工人才队伍、助力本土行业健康发展的服务使命,我们在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4位老师的支持下,以机构实务经验为基础,出版了《社会工作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研究》一书,同时带领机构督导积极参与国家、省市共 4 个标准的起草工作,助力行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作者在2019年安徽省社工宣传周上做主题分享

机构人才队伍建设逐步规范化。就以岗位设置来说,机构成立之初是团体化、全能化作战,现在设置了13级岗位,为员工成长提供空间。人才培养方面,结合内外部资源为员工设置立体化的培养计划,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提供岗前培训、岗位培训、业务与成长等培训。

积极探索建立多元资金渠道。基于服务筹款需求和“人人都可以做公益”的理念,我们整合企业家资源,推动成立了安徽乐邦慈善基金会。基金会的第一个项目“义基金”,以“义力凝聚,孩童善举,小爱大义”为愿景,搭建专业透明的公益义卖平台,专注于儿童的社会参与和发展,通过开展儿童及家庭义卖活动,筹集善款,基金会给予一比一配捐,用于辖区居民的困境救助、特殊老人的服务、优秀学生的教育资助等,有效激发了儿童及家庭的社区服务参与。

2015年7月,机构与包河区常青街道共同推动全国首个PPP模式(专项基金模式)的社会救助服务项目落地,依托专项基金整合辖区力量有序参与,为救助对象提供政策、资金和服务。政社合作的社区专项基金创新机制,既为驻地单位、社区居民等提供参与平台,也联动整合了更多的社会资金。截至目前,合作的大部分街道都成立了专项基金,服务覆盖救助、养老、社区治理三大类,打通了社工机构的多元资金渠道。


前路曙光明:拓展未来领域

十年倏忽而过,从合肥第一批一线社工到第一批机构管理者,再到后来成为机构总干事,一路带领机构披荆斩棘向前冲;从跟着前辈老师沟通谈判时只听不言的小姑娘,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对接人,怀揣的格局更大更广……我为社会工作行业付出和努力,也得到了行业的认可,获得“中国最美社工”“江淮优秀社工”等荣誉。

我更珍视的是,机构从零起步推动了合肥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基于我们的实践,合肥市陆续出台了《合肥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服务工作相关配套政策的通知》《关于印发合肥市“五社联动”实施意见的通知》《合肥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等多个社区服务与治理政策,极大推动了合肥的社区服务与治理创新发展。除社区服务领域,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企业社工、院舍社工、学校社工等也获得发展,让专业社工有了更大的作用发挥空间。

(作者系合肥市爱邻社会工作服务社总干事)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往期推荐



非凡十年谈丨张一奇:因为社工,医疗有爱有温度

非凡十年谈丨潘星:社工的梦想,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旅行

END


责编:周佩滢

制作:谢霄

审校:闫薇

审核:许娓



在这里,了解社会工作全行业发展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赞”和“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