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基于特殊需求学生发展的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全国优秀教育创新成果在线展播

全国优秀教育创新成果在线展播


(成果宣传短片)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基于特殊需求学生发展的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研发人:梁 威(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及中小学普遍存在的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问题,给教育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例如,北京市丰台区是北京流动子女大区,像丰台区东罗园小学的流动子女比例曾高达90%以上。因为生活环境的变化、学习条件较差及家庭教育缺失等诸多原因,为数不少的学生感到在校生活不适应、学习吃力,给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教育教学带来巨大的挑战。对此,东罗园小学等学校参与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梁威教授发起的“基于特殊需求学生发展的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们对流动子女有了更多的理解,在共情中教育方法更加丰富了,师生关系也更加融洽了。如今,参与研究的学校的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学生成绩大幅提升,学校发生很大变化。特别突出的是原来在本区综合评价中位置偏后的东罗园小学,已经成为优质小学,佟麟阁中学由于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丰台区的表彰。


“基于特殊需求学生发展的协同育人模式”是从关注学生的生活、认知、情感差异入手,将大学研究人员的学术引领与中小学校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而构建了有效解决特殊需求学生发展问题的干预模式。经过近30年不断地研究与实践,梁威教授及其团队总结和创造了两大有效干预模式即基于学科教学的校本研究模式和基于班级发展的多学科教师合作的校本研究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个关键步骤:


01

不同学科教师组成研究团队。

班主任定期与任课教师从发现学生的长处入手,一起探讨流动子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以及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共同设计班级管理,教学改进等事宜,形成教育合力。

02


发现研究的问题,确定研究的对象。

发现问题是研究的起点,学校和教师可依据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和提炼学生发展的问题。

03


不同学科教师共同制定研究计划,采取干预措施,变教师的单打独斗为群体干预,形成教育的合力。

 针对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及有特殊需求学生问题,团队教师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这种共同研究教育教学,研究学生的做法,使问题得到了更好的解决。

04


专家引领从初期的全面介入到后期的专业指导。

实验初期,专家要对区县和中小学教师进行实施理念与方案的指导。在实验后期,专家要逐渐“后撤”,由各区县教科所(室)统领各校分析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这些年,梁威教授及其团队一直坚守在关爱有特殊需求儿童的路上,他们所做的已经超越了对这项成果的研究。在梁威教授负责的河南省农村小学包班和复式班教师培训项目中,对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团队从留守儿童安全、生活、健康、品德、心理和学习等问题出发,编写了《留守儿童教育手册》《把爱带回家——给留守儿童家长的18条建议》等书籍,并组织农村教师合作进行研究,共同解决学生的困难。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在校精神面貌发生变化,自信心有所提升,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使河南等地农村小学发生了积极变化。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基于特殊需求学生发展的协同育人模式是梁教授及其团队基于特殊需求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发展差异性,通过建构协同育人模式,在中小学创建了新的学习共同体,汇集教师的群体智慧,对有特殊需求学生实现了教育“精准帮扶”。用心耕耘,用爱守候,促进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主创人梁威教授访谈)


(文喆研究员点评成果)



栏目介绍

面对凶猛的疫情,各地学校延迟开学,全社会积极采用各种方式保证学生“停课不停学”。这种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办法,对传统教学是种挑战,但也可能将“坏事”变“好事”,成为教育创新事业发展的新契机。教育工作者如何通过这一特殊时期的检验,打造更加优质的教育创新项目呢?


近五年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坚持以SERVE模型为标准(即好的教育创新成果需要有系统的解决方案(S)、成功的实践案例(E)、明确的标准规则(R)、正确的价值理念(V)、服务教育现实(E)等核心要素),筛选出一批优质教育创新成果,这些教育创新成果不仅具有先进的理念和手段,并且经过了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具有良好的社会口碑。因此,即日起研究院将在官微(即本公众号:守望新课程)和官网(www.ceie.org.cn)开设《全国优质教育创新成果在线展播》专栏,面向全社会展播一批优质教育创新项目。每期内容将以“成果视频+主创讲述+文字诠释+专家点评”的模式,全方位展示教育创新优秀案例,分享优秀案例经验,引导教育创新成果质量的提升。这个特殊的时期是教育创新深入试水的一次机会,是教育系统应对重大公共事件的一次经验积累,更是激发更多创新实践的新契机。


白衣天使奋战在抗疫一线,教育从业者坚守在教学一线,不同的战场,同样的方向,教育创新,共克时艰!




审定:郑琰、李二民

采编:郭爽、甘秋玲






账号 : cnc2049

公众号名称:守望新课程

● 扫码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