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国档案》2023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民国档案杂志 民国档案杂志
2024-09-13

摘 要

档案史料

资源委员会湘西电厂1939—1946年度事业报告选编(一)

刘楠楠 选辑

[题要]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在湘西沅陵与辰溪成立了湘西电厂。作为大后方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湘西电厂自1939年1月1日正式成立,到1946年11月让渡联勤总司令部湖南荣誉军人生产事务处接办,期间虽受战争影响,但一直努力营业,其生产极大满足了大后方军工和民用的电力需求,有力支持了湖南乃至全国的抗战。本组史料即选取湘西电厂自成立到让渡期间部分年间的事业报告,对研究此期间湖南电力建设有所裨益。

[文档记录形式]油印件

[关键词]资源委员会  湘西电厂  事业报告


资源委员会1941年度特种矿品管理事业概况

宋泽龙  陆泓江  选辑

[题要]自1936年起,资源委员会相继成立钨业管理处、锑业管理处等机构,开始对钨、锑、锡、汞等特种矿品实行统制,主要运销国外。1938年后,资源委员会所管理的各特种矿品被指定为对苏对美易货偿债之用,美苏两国成为我国特种矿品的主要销售对象。本组史料反映了资源委员会1941年度管理特种矿品事业的概况,涉及组织、生产、收购、运输、销售等各方面,囊括诸多统计数据,对了解战时特种矿产的产销乃至中国的工矿发展不无裨益。

[文档记录形式]油印件

[关键词]资源委员会  特种矿品  管理


中共党史研究

抗战时期中共对华北沦陷城市工人的争取工作

王富聪(《团结报》(史学版)编辑)

[摘要]抗战时期,中共城工组织在沦陷城市始终进行着秘密抗战活动,争取工人和苦力是城市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城工组织利用根据地与沦陷城市的地理、经济和社会联系,广泛寻找城市关系,派遣干部打入工人和苦力行业,地下党能在残酷的环境中站稳脚跟,亲缘、地缘和业缘关系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日伪对城市和工厂严密统治下,地下党建立隐蔽精干的秘密组织,巧妙地利用合法形式,组织不定型的松散团体联盟,通过社会关系、拜把兄弟和结干姐妹等从感情上团结工友,和工人打成一片,逐步教育,发展组织,组织群众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斗争活动。其中既有增资、罢工类的“合法斗争”,也有偷、怠工、搞破坏等活动,为抗战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城工部  沦陷城市  工人苦力  抗日战争  华北


史  论

近代银行家的身份功能及其实现——以金润泉为例

潘标(浙江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摘要]银行家群体是近代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他们以雄厚的资本要素影响诸多领域,有不可替代的身份功能,并与其社会活动形成正面的互相推动关系。民国北京政府时期,银行家以积极姿态将触角伸入政治领域,实现了政治层面的身份功能,最典型者为通过调停军阀争斗而扩大自身影响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受国家权力扩大的制约,银行家一方面借助政府的倚重,通过协助解决政府财政困难,实现了其身份功能的经济转向;另一方面,近代银行家还在诸如灾患救济、教育事业上积极介入,实现了其身份功能在多领域的延伸。近代银行家身份功能的实现,实质上也是其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关系网络建构的实现。近代银行家身份功能的因时转向及其实现方式的改变,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商人与政治关系的变动逻辑。

[关键词]银行家  金润泉  身份功能  斡旋政治  灾难救济


日本对中国东北苏打工业原料盐及产品的掠夺(1905—1945)

李淑娟(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刘宇梁(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苏打工业是近代化学工业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近代日本亦极力谋求此项工业之发展,但由于原料盐极度匮乏而倍受制约,遂妄图通过对中国东北盐业资源以及苏打工业产品的掠夺,达到弥补自身发展劣势、充实本国苏打工业实力之目的。日俄战争后,日本强占“关东州”并以之为据点,开始对苏打工业所必需的原料盐进行掠夺,使“关东州”沦为日本苏打工业原料盐的重要供给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东北盐业资源的掠夺范围进一步扩大、程度愈深,同时对东北苏打工业产品进行二次掠夺,致使中国东北盐业资源和苏打工业产品大量流失,助长了日本苏打工业的发展,为日本持续扩大侵略战争提供了物资保障。

[关键词]日本  苏打工业  中国东北  原料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东明投包税制度探析

柯伟明(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历史学系教授)、应泽园(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研究生)

[摘要]清末民初,广东包税盛行,主要采用私商认包和招商投筒(投标)包税的方式。1920年以后,在投筒包税的基础上,广东兴起一种当众出价竞投的包税形式——明投包税。广东明投包税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旨在减少政府招商包税带来的风险,保障政府获得较多的税收收入。承商公司是广东明投包税的主要承担者,1930年代政府对承商公司的管理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压缩了包税商的获利空间。不过,由于具有相对的制度优势,在其他地区的包税制趋于衰落之时,广东明投包税制度仍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在税收征收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包税制  明投包税  承商公司


全面抗战前国民党的地方党务经费(1927—1937)

——以江苏、浙江两省为中心

何志明(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摘要]党务经费匮乏始终是全面抗战前困扰国民党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1928年,国民党在形式上统一全国并宣布进入训政时期,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党务经费的庞大需求。在其统治核心的江浙地区,党务经费问题十分突出。尽管在国民党中央的默许下,省县党务经费从临时性的“借款”转变为制度化的“拨款”,而在区党部、区分部经费方面,国民党力图实现“党员养党”,最终却沦为“无人养党”的尴尬境地。为解决经费问题,江、浙省县党部提出党务经费独立、保障区党部区分部经费和提高党务工作人员生活待遇等主张,但均未得到有效回应。这些经费问题的背后,折射出国民党内部在政党理念和模式等层面存在的深刻认识分歧。

[关键词]全面抗战  国民党  党务经费  政党理念


日本全面侵华后法国对西沙群岛的考量与行动(1937—1938)

陈梁芊(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日本全面侵华并占领东沙岛后,为防止日本进占中国西沙群岛,法国在声明其对西沙拥有“主权”的同时,趁势调整西沙政策,先于1937年10月派遣考察团登上西沙群岛进行非法勘查和灯塔建设,后又在1938年6月派出“土著警卫队”实施侵占。1937—1938年法国对西沙群岛实施的一系列行动既是为了保护法属印度支那的安全、维护其在远东地区的利益,亦是对其长期企图谋取的西沙群岛的一次侵略升级。法国试图通过占领西沙的既成事实来强化其一直以安南名义声索的所谓“主权”,不过此举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更不能左右西沙群岛的主权归属,但给当今解决南海争端带来了消极影响。

[关键词]法国  西沙群岛  日本  中国


政治自觉抑或趋利避害

——以日记为中心对中国民主同盟早期活动的考察

陶仁义(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杨荣庆(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摘要]人的活动是历史事件形成、发展的首要条件,日记呈现着当事人即时及连续活动较为真实的意图。中国民主同盟实际负责人黄炎培在其日记中较为详细地记载了该团体的相关活动,尽管受社交网络和信息渠道的束缚及当事人情感偏向的影响,日记所记载的信息有限,但基本反映了黄炎培等人自发成立民盟、主动调和国共矛盾及积极与中共趋向联合的曲折历程,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取代国民党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民盟成立与公开  黄炎培日记  周恩来年谱  蒋介石日记


“档案与民国史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 

辛亥革命后日本舆论界对中国共和制度的关注与讨论

朱丁睿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

[摘要]辛亥革命后,随着中国共和制度的建立,国体、政体的讨论是清末民初中国知识分子关注的重要议题,日本思想界对此同样予以了关注。1911年末至1912年初,东京的《太阳》《早稻田讲演》等杂志,较为集中地刊载了许多日本学者对于中国共和制度建设问题的讨论文章。其中,矢野文雄、浮田和民持观望态度,高田早苗、平野英一郎等对中国实现共和制抱有期待,而有贺长雄、青柳笃恒则持怀疑态度。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修订期间,日本国际法学家寺尾亨和宪法学家副岛义一来华担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顾问,二人通过发文表达对中国宪政的构想,主张“单一国家制”与“总统制下的责任内阁制”。这一主张与参与修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中国参议员们不谋而合。随着袁世凯在民初政坛势力的扩大,日本学者对共和制能否顺利发展展开了新一轮讨论,整体上质疑声不断;在众声喧哗中,虽不乏真知灼见,但是由于他们对于中国实际及发展趋势的了解仍然有限,其分析与讨论难免有隔靴搔痒之感,故难以引起中国国内广泛关注。

[关键词]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制  日本舆论界  《太阳》  《早稻田讲演》


华北抗日根据地村庄管理组织的隐性经济职能

——以太行山文书为中心

冯小红(邯郸学院太行山文书研究院教授)、刘子元(邯郸学院地方文化研究院讲师)

[摘要]太行山文书所见全面抗战时期文献中包含大量田房交易契约、田房补契、物件交易契约和解纷契约,这些契约为深入研究抗日村公所和村农救会等村庄管理组织的“隐性经济职能”提供了大量一手资料。通过系统研究这些契约可知,大致在1942年之后,在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村公所和村农救会等村庄管理组织接手了监证田房交易、监管田房确权、监证物件交易、处理经济纠纷等农村日常经济事务的监管权,使这一部分公权力在阶级属性上实现了由属于地主阶级的乡绅向由贫雇农和中农组成的底层农民转移,在政治属性上实现了由属于国民党统治基础的乡绅向开拓新政治秩序的先锋中共党员转移。抗日根据地的村庄管理组织监管农村日常经济事务,就是其“隐性经济职能”,这些职能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缔造的乡村治理新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契约  抗日村公所  村农救会  隐性经济职能


编  辑:陆泓江

审  核:杨   斌

郑重声明:《民国档案》杂志不会以任何形式、名目收取诸如审稿费、版面费等费用,本刊唯一投稿邮箱为mgda@vip.sina.com。

联系电话:025-84665959,84665977


欢迎关注公众号并转发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民国档案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