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第二!国家一流课程!华师+29!

华南师大新闻社 晚安华师 2023-04-30
前几天
教育部公示第二批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
华师共有29门本科课程成功入选
入选数量在全国高校排名并列第二十七位
在全国师范大学排名第三位
在广东高校排名第二位



有哪些本科课程入选了呢

评选统计结果如下

快来看看吧


  华师29门课程入选  


近日,教育部公示了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我校共有29门本科课程成功入选,入选数量在全国入选的804所高校中排名并列第二十七位,在师范大学中排名第三位,仅次于华东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在广东省属高校中排名第一位,广东高校排名第二位,仅次于中山大学。


此次认定工作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经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申报推荐,教育部组织网络评审和会议评审,共认定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751门,其中线上一流课程1095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472门,线下一流课程2076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801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307门。



我校本次入选29门本科课程,涉及全部五类课程,覆盖15个学院,彰显了学校致力于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布局和坚持高质量课程建设标准和要求的显著成效。


此前,国家教育部于2020年10月30日,发布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公示名单》,我校已有“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等28门本科课程成功入选其中。



课程是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学校课程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学生中心、通专融合,促进学科交叉、科产教融合。学校高度重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深化课程评价改革,保障课程目标良好达成,以“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标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致力于开启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截至目前,我校已获批省级以上一流本科课程139门,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7门,初步形成一流课程引领、优质课程充足、课程类型丰富、信息技术赋能的课程建设和管理体系,为学校“双优人才”培养提供强大支撑。


华师一流本科课程有何特色

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线上一流课程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课程负责人谢幼如

开设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旨在为学生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打下理论和方法论基础,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本课程历史积淀深厚,自1983年李克东教授等创办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专业起,历经40载薪火相传。谢幼如教授、李克东教授编著的配套教材《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第2版)》,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全国本专业唯一)。本课程也是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2年谢幼如教授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特支名师)。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课程负责人:柯清超

开设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课程简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是一门面向各学科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其目标是培养师范生和学科教师综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提升其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与创新教学的能力,引导他们通过信息技术改进工作效能、促进自身专业能力持续发展。课程坚持“学生中心、教师指导、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重构课程内容体系,打造了更富趣味性的教学视频和更为前沿创新的教育技术应用案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


化学教学论: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



课程负责人:钱扬义

开设学院:化学学院

课程简介:化学教学论:手持技术数字化实”是由华南师范大学钱扬义教授主持,发布于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也是国内首个实现传统实验向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转型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慕课;迄今已开课7期,累计超过9.3万学员参与课程学习,其中逾3300名学员获优秀证书、逾1300名学员获得合格证书。本课程创新性提出数字化实验教学理论,呈现了很多类型的创新实验案例与多样教学案例、以及案例成果转化策略与教师专业成长方式。课程主讲团队是来自全国的UGS三方联动团队。该课程助力职前师范生与职后教师成为教育数字化时代下的创新型研究型人才。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课程负责人:胡小勇

开设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课程简介: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人工智能是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标志性关键技术。“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作为国内首门同类教师教育慕课,旨在帮助各学科师范生或一线中小学教师理解和善用智能技术手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适应“人工智能+教育”的未来职业挑战。课程团队根据课程定位和目标,以“理论价值内涵+关键技术场景+教育场景应用+应用实践”作为课程设计的指导路线,围绕教育领域中人工智能的技术基础、学习环境感知、教学应用、学习应用、教育评估与管理等方面展开设计。课程内容既体现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场景、内涵与方法,也涵盖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趋势发展。依托本课程,团队已经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人工智能视域下的教师画像与应用研究》、教育部“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虚拟教研室、教育部“智能教研的关键技术与示范应用实践共同体”等多项成果。


实验心理学



课程负责人:陈彩琦

开设学院:心理学院

课程简介:“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基础课,其核心内容包括心理实验变量控制、心理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以及心理实验范式在各领域的应用。通过该慕课不仅可以系统学习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实操体验在线心理实验。课程秉承“资源在线,人也在线”的理念,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周到的支持服务,帮助学习者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实验心理学的核心技能。该慕课已开课7次,累计选课人数8.5万,已有浙江大学在内的30余所高校依托本慕课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课程负责人:张军朋

开设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课程简介: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2011试行)》的要求为我校物理学师范专业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它与“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既相衔接又各自独立。本课程的特色是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实践技能课程;充分展现中学物理课改理念;突出实验和实验教学,强化实验教学;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有机融合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理论学习与教学案例示范紧密结合;学习任务形式丰富且有挑战度。本课程在张军朋教授主持下,基于我校物理学本科师范专业“卓越物理教师”培养目标的定位,目前已建成在国内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在线物理教师教育课程。


移动学习的理论、技术与实践



课程负责人:况姗芸

开设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课程简介:伴随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移动学习应运而生。移动学习不仅是一种时尚或潮流,更是学习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显著变革。“移动学习的理论、技术与实践”课程注重创新与思政结合,深挖课程内容,厚植家国情怀,以“自主学习——社群共享”学习模式,引领学员共同探究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支撑技术与平台、活动设计、效果评价等不同主题,帮助职前职后教师、家长及移动学习爱好者掌握移动学习技术与方法,成为幸福的移动学习者。


云课堂大放光彩

线下课程两相结合

相得益彰 事半功倍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物理化学



课程负责人:孙艳辉

开设学院:化学学院

课程简介:物理化学”采用物理的理论和技术、结合数学的方法研究化学变化的本质与规律。基于在线开放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注重知识体系构建和专业特色资源建设,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求实的科学精神、批判质疑的科学思维和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


逻辑学



课程负责人:赵艺

开设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课程简介:科学精神是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之一。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是科学精神的内涵。拥有科学精神的前提之一就是具备发展充分的思维品质,在信息时代,做个明辨是非、去伪存真的理性人是拥有科学精神的示例。“逻辑学”试图通过系统讲授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命题逻辑、经典归纳法和非形式论证等逻辑学知识,让学生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同时提升逻辑推演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其科学精神。


团队激励与沟通



课程负责人:丁美荣

开设学院:软件学院

课程简介:“团队激励与沟通”课程秉承“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知识技能、思维培养、思政育人”三位一体为目标导向,以 “两性一度”为建设标准,课程围绕团队激励与沟通的两个核心,着重从软件工程学生未来专业职业发展与团队协作的现实工作角度出发,通过专题学习,案例讨论和思政问题挖掘,构建了线上线下混合的进阶式课程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交流互动、合作探究过程中,系统地掌握团队组建和管理的普遍规律,提升团队管理素质,完善其三观理念和科技强国意识。


电动力学



课程负责人:杨湘波

开设学院: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

课程简介:我们的“电动力学”课程强调知识与方法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不断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推进课程持续建设与发展。本课程2016年获批华南师范大学首批校级在线开放课程,2017年获批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课程,2018年获批华南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2019年被评定为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本课程具有如下五个特色:特色一:自编教学课件,插入大量动画。特色二:配写文字字幕,配写公式字幕。特色三:教学结合科研,传授方法体会。特色四:教学视频完备,教授全程主讲。特色五:学生有问必答,解答力求详尽。


无机化学



课程负责人:章伟光

开设学院:化学学院

课程简介:无机化学”课程为大类基础课,每年为全校五个学院10个专业约800学生开设此课程。本教学团队2016年在华南师大砺儒云平台建设了“无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实验”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由华南师范大学牵头,与岭南师范学院、韩山师范学院和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合作,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了“普通化学”和“无机化学”在线开放课程。四所高校10个专业10余位老师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三平三端六环节”无机化学教学模式。


知识建构与协同创新



课程负责人:柴少明

开设学院:国际商学院

课程简介: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和协作能力的人才。知识建构是一种革新教育的思想和模式,旨在激发学生参与到知识创造的文化之中。本课程是基于知识建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最新成果而设计开发的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通识课程。课程以成果导向(OBE)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真实问题为驱动,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问题探究,在网络学习社区中建构知识产品、创作小组成果,以达成课程培养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塑造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



课程负责人:王朝霞

开设学院:音乐学院

课程简介:该课程是音乐学(师范)专业的教师教育核心课程。课程团队与广州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师共同开发的省级一流在线开放课程《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与案例评析》为线上学习资源,课程遵循“内容导向性”“活动多样性”和“要素整合性”的创新原则,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强化实践意识,引导未来的音乐教师关注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了解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发展其音乐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教学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教研能力,以达成“具有卓越潜质的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


小学教育技术应用方法实验



课程负责人:尹睿

开设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课程简介:小学教育技术应用方法实验”是以数字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卓越小学教师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知行合一为理念,持续做出深入探索的一门小学教师教育创新型实验课程。该课程旨在使学生遵循小学教学规律,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融合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小学教学实践问题,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小学教学的设计思维和科学精神,明确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树立卓越小学教师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


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



课程负责人:沈映珊

开设学院:计算机学院

课程简介: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课程主要是基于“3O- happy-CL”的混合学习模式来进行教学设计,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课程体系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泛专业、厚基础,重素质,重衔接,横方向”,展现了课程的高阶性;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的开展,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具有创新性和挑战度;实现了基于学习行为和成效数据相结合的多元学习评价方式。课程有效的提高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好的完成了专业引导课的功能。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多;学习资源种类丰富,深受学生的喜爱,对教学质量评价分数高。教学改革实践带动了学院其他课程的建设以及教改的开展,以课程改革带动了教研的发展。


Business Communication



课程负责人:庄慧娟

开设学院:国际商学院

课程简介:本门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国际化商务活动中的素养和有效的沟通能力。课程涉及多种文化背景下类型各异的国际商务环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的国际化素养、商务沟通能力以及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需同步提升。本课程打破传统课程的知识体系,将所有模块的知识梳理为主题列表,以主题的方式开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展示与教学活动设计,展现中西方商务沟通中的联系与差异,提升学生在商务实践中进行情境判断、沟通策略选择与灵活应用的能力。


线下课程互动交流

在真情实境中传授知识

在亲身参与下思想交融


  线下一流课程  


社会心理学



课程负责人:滕飞

开设学院:心理学院

课程简介:“社会心理学”是使用科学方法“在人际和社会情境中来解释个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关注广泛社会议题,目的在于促进个体理解和应对人与自我,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依托于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优质资源和技术保障,融合以学生为中心,合作式学习的先进理念,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将逐渐形成对社会的参与感、关怀感和责任感,进而实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国家人才培养目标。


数据结构与算法



课程负责人:潘家辉

开设学院:软件学院

课程简介:“数据结构与算法”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数据抽象思维,提高学生运用数据结构和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设计高质量软件的水平。课程以学者网为课程平台,建设丰富教学案例和资源,构建动态的个性化立体资源中心。采用积木式任务驱动法来呈现教学内容,把所学知识点当作积木块,通过动态组合把积木块隐含在任务之中,从而形成一种紧密有机、具备足够弹性和能动性的任务体系。在“资源建设-案例导入-概念探究-体系建构-知识内化-固化实践”的螺旋式教学过程中体现新工科课程的知识交叉性和挑战度,形成具有华南师范大学软件工程特色的带有精品资源支撑的一流线下课程。


运动生理学



课程负责人:段锐

开设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课程简介:运动生理学”是体育学本科专业基础课程中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利用生理学前沿研究成果,采用问题导入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讨运动状态下人体结构和机能的变化规律,注重理论与实验、实践的结合,以实践促实验,指导学生分析、解决和指导运动实践中的生理问题,并最终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多年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创新点。课程拥有长江学者引领的高素质教学团队,采用团队成员主编的国家级规划教材《运动生理学》作为配套教材,对国内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起到广泛的示范作用。


日本概况及中日关系



课程负责人:李雁南

开设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课程简介:本课程采用以文本分析为基础、以比较研究为特色的师生互动学习模式,注重对中日地缘关系、历史关系、文化碰撞与融合、政治关系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分析,旨在引导学生在全球化大背景下鸟瞰中日关系,比较中日两国在地缘、历史、文化、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异同,对中日关系的各个环节进行比较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述,客观理性看待国际关系问题。


岭南原生态民间舞素材课



课程负责人:王海英

开设学院:音乐学院

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华南师范大学专业教育课程,课程以“生本教育”为核心,以民族性、思想性、育人性、融合性为原则,在践行艺术本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关照艺术教学的“课堂思政”,旨在实现学生在传习“非遗舞蹈”技艺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在教学设计上,本课程基于对区域教育生态环境与教学对象的元认知分析,通过舞蹈形态与风格动律的口传身授式传授,岭南传统舞蹈文化的教授型理论讲解,校地实践基地的“双导师”引导,以及田野调查、艺术创作、学术科研等切身参与性教学手段,使学生将身体艺术表现与课堂所学理论得到有效转化,构建独立进行相关工作的实操性能力。同时,培育学生高效率分享交流的优质化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课程有效地挖掘了传统舞蹈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育人价值,发挥了高校的引领性作用,弘扬与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合唱与指挥基础



课程负责人:苏严惠

开设学院:音乐学院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秉承合唱艺术化发展观、立足音乐基础教育根本,践行“立德育人,朋辈同行”的实践模式,始终坚持常规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立足经典,传承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合唱指挥教学体系,以“未来教育者”为目标,为中小学音乐基础教育及高水平合唱团队建设输送合唱指挥人才并提供实践基地,努力造就“为学严谨、为事敦笃、为人利他,志向高远、气质高雅、坚韧不拔”的高素质人才。


光学



课程负责人:陈溢杭

开设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课程简介:光学”是物理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同时光学也是一个迅速发展的学科。本课程以“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标准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创建了“课堂讲授-课外专题讨论-砺儒云平台共享”一体化教学体系;依托于“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物理学”,科研反哺教学;以“师德养成”为理念进行课程思政,培养具传承性的光学学科育人文化;建立了“引导-合作-探究”的光学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对光学前沿领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城市管理学



课程负责人:杨爱平

开设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课程简介:城市管理学”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主要介绍当代中国城市管理的结构体系、政策过程及运作机制。本课程自2006年开设至今,主讲人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思路,融贯“德育优先、能力为重”的教育思想,突出课程思政优先理念,解决大学生课程思政流于形式、停留于口号的问题;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解决很多教材内容问题;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解决过往教学中重理论灌输,缺实践体验的问题。


光学发展与人类文明



课程负责人:王金东

开设学院: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

课程简介:光学发展与人类文明”是供全校一至四年级不同专业本科生选修的通识课程。课程基于“注重基础认知、纵向培养能力、横向扩展视角、提升情操意志”的理念,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重构教学内容,创建了光学发展史引领的集博雅性、学术性、思政性于一体的通识教学内容体系。课程从基础、深度和广度三方面保证通识内容的高阶性要求,科研反哺教学,保证课程内容的前沿性、时代性与挑战;并通过教学资源和线上课程建设,实现了线下教学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OBE智慧教学闭环模式,助力全民光科学素养的培养。

 

走出熟悉教室

步入社会实践的广阔天地

在身体力行中切身学习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



课程负责人:李思娴

开设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课程简介:“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支撑专业人才培养。历经十余年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迭代更新,探索“在幼儿园里读大学”实践教学模式。支持学生掌握高阶的观察能力与研究能力,在实践中提升 “观察、关爱幼儿,关注幼儿发展需要,促进幼儿发展”的专业素养,潜心培幼育人,规范保教行为,努力践行 “四有〞好老师要求。


虚拟仿真实验课程

让我们身临其境

在情境中获得独特体验


  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  


刑事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虚拟仿真实验



课程负责人:谭世贵

开设学院:法学院

课程简介:“刑事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虚拟仿真实验”以“创设情境、互动学习、强化技能、激发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标准“看守所”为主要虚拟场景,通过问题选择、语言识别等互动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接受委托—看守所会见前准备—侦查阶段会见—审查起诉阶段会见—辩护准备”等会见流程,将处理刑事辩护案件所涉及的法律知识点运用于具体场景;通过法律知识和技术手段的有机结合,把“交互式学习”模式融入到传统教学模式,实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可反复的教学目标。


原子气体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虚拟仿真实验



课程负责人:颜辉

开设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课程简介:本实验将原子分子光物理领域国际前沿科学研究实验——原子气体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转化为本科生近代物理实验课程。实验涉及量子模拟、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前沿科技领域,涵盖超高真空、激光技术、自动控制、量子操控等关键技术,用于培养量子科技领域所需创新性高端人才。实验全方位再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实验涉及的所有知识点,而且包括原子激光的产生、几何量子门的实现等,充分体现了虚拟仿真实验的优势。


本次认定结果

展现了华师优秀的教学课程

我们要和华师一起

在学习中发展进步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90周年校庆,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回望发展历程、凝练华师精神、展现办学成就、汇聚各方力量的重要契机。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面向广大华师友人启动“90元庆90年”捐赠项目和持续推进“文博中心建设”捐赠项目,汇聚点滴爱心,传递爱校情谊,共襄校庆盛举。

点击下方小程序

可选购最新华师文创


  #往期回顾#  




来源丨教务处

摄影丨蔡泽鋆

执行编辑丨余乐儿 罗政

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吴建国 卢嘉裕

关注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华师最新资讯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网费丨水电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