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新疆边陲到西藏高原,总能见到河南优秀毕业生的身影……

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大舞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基层干事创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今年,教育部颁发首届“基层就业卓越奖”,我省3名教师,21名高校毕业生入选。


近日

省教育厅微信持续推出

“基层就业卓越奖——河南师生事迹展”


今天

我们一起来认识4位

教育部首届“基层就业卓越奖”

获奖毕业生


他们是

新乡学院 张安邦

郑州大学 张开鹏

河南农业大学 陈龙辉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朱贺

跟随小编一起“走近卓越”吧!




01奉献青春 扎根边疆
新乡学院 张安邦


2016年7月,大学毕业的张安邦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主动请缨,从河南来到位于西北边陲的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如今一晃,7年多的光景已过,他也从当初青涩的大学生“秀才”,成长为一名知民情、解民忧的优秀基层干部。

“凡是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的事也是天大的事。”张安邦始终秉承着这样的工作理念,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正做群众的“知心人”和 “贴心人”,用点滴小事凝聚、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2019年2月,张安邦主动报名到基层一线参加“访惠聚”驻村工作。期间,他坚持每天入户走访,仅半年时间就收集并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急难愁盼”问题217条,帮助村民追回欠薪12万余元。他积极出谋划策,确定了“发展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致富”的强村富民工作思路,瞄准盘活村集体土地、村门面商铺的流转与利用,使村集体经济规模达到10万元以上。为解决群众来村委会办事场所不便的问题,他有效利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为民办实事项目资金,改造装修新的党群服务中心。

2019年8月的一天,墨玉县扎瓦镇巴什铁热克村村民努尔加尼汗·图尔荪尼亚孜家中发生火灾。时任副镇长的张安邦接到情况汇报后,第一时间带领应急救援队伍奔赴现场。有着丰富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的他深知,当地乡亲还在深度贫困线上挣扎,一场火灾可能就会让他们陷入生活窘境。来不及多想,心急如焚的他赶到现场后,立即冲上羊圈旁堆放饲草料的房顶,抱住水枪对着熊熊大火喷射。经过与县消防队员们数小时的并肩作战,成功遏制了火势。担心大火熄灭后仍会复燃,放心不下的张安邦不顾个人安危,纵身跳进羊圈进行排险检查,最终彻底消除了隐患,保护了农户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因屋顶与地面垂直高度达2.5米,纵身一跃的张安邦右膝严重受伤,当晚送进医院后被诊断为右膝前十字交叉韧带断裂、半月板损伤,需要对断裂的右膝前十字交叉韧带进行重建并对受伤的半月板进行切除,鉴定为伤残捌级。

如今,同事们再也看不到他抱着心爱的篮球奔跑在球场上的身影了。熟知张安邦的人都知道,这对于毕业于体育专业的他来说是多么遗憾,但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他,却从来没有一丝怨言。

参加工作以来,张安邦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问题迎难而上,面对危机险情挺身而出,践行了一名党的基层干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初心和使命。他也先后荣获和田地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墨玉县“反恐维稳”工作先进个人、墨玉县“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第五届新疆“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荣誉称号,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树立了良好榜样,也让新时代新青年的旗帜在新疆和田大地上迎风飘扬。




02擦亮青春底色 贡献青春力量
郑州大学 张开鹏


“我不后悔来到新疆,也很高兴能被乡亲们称为‘地道的新疆人’!”面对记者采访,张开鹏骄傲地说道。

2019年,29岁的张开鹏选择辞去高校教师工作,来到新疆克州阿图什市,成为格达良乡的一名基层干部。工作期间,有着军营经历的张开鹏靠着勤劳务实的工作作风,很快便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被大家亲切称为“地道的新疆人”。

作为内地招录的优秀大学生,初到阿图什的张开鹏与同事一起,在州委党校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基层干部培训。“培训结束后,组织让我们填写分配意向表,我没有填,而是请求把我分配到条件艰苦的地方。我觉得只有经受艰苦环境的锻炼,才能练就过硬的本领,所以就选择到格达良乡提坚村。”张开鹏说。在提坚村,张开鹏主要负责村委会办公室工作。由于工作出色,经组织考察,张开鹏又被推荐到库尔干村担任村支部书记,同时也成为当时格达良乡第一批被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内地招录优秀大学生。

库尔干村既是格达良乡的中心村,也是一个拥有四千多人口的大村。初到村里的那段时间,张开鹏压力很大,白天奔走在田间地头倾听村民心声,晚上挑灯夜战研究村集体发展思路。皮肤被晒得黝黑的他,常被村民称为“地道的新疆人”。

要想让乡村发生积极变化,就得先从村容村貌入手。经过一段时间的摸排,张开鹏对库尔干村进行了整体规划,带领大家首先开始人居环境整治,发展庭院经济。2020年,库尔干村下大力气建设美丽乡村,争取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硬化地面9万余平方米,受益群众达925户,同时将6小队约40余户集中连片点打造成库尔干村“美丽庭院”示范点。这一年,张开鹏也收到了村民送来的第一面锦旗。“道路硬化后,雨天地上不滑了,门前修好了菜园子,在家门口就可以吃到种植的蔬菜水果,志愿服务队还定期过来和我们一起打扫卫生。这些都离不开张书记的带领,他是好样的!”谈到张开鹏,库尔干村村民努尔阿利亚·艾尼瓦尔总是竖起大拇指。

也是在这一年,库尔干村贫困转移就业929人,棉花产量达80万公斤,产值约960万元,村集体收入17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7382元,村子年底考核获全市优秀等次。

“我很喜欢到乡亲家里面去做客,在了解大家困难和需求的同时,也看到了发生的欣喜变化。大家经济收入更高了,精神面貌更好了,这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张开鹏说。

因表现优异,2021年1月,入疆两年的张开鹏被提名为格达良乡副乡长,身上的担子重了,工作也更忙碌了。担任副乡长后的张开鹏大胆尝试,开通抖音账号和微信视频号“小张老师在新疆”,在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好政策的同时,也对外讲述着格达良乡方方面面的变化。很多长期在外工作的格达良老乡看到视频后,都感慨家乡的变化,纷纷给张开鹏点赞。张开鹏母校郑州大学的校友刷到视频后,还向格达良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捐赠了总价值15万余元的电气馕坑。

作为库尔干村的包村领导,张开鹏身先士卒,带领村民一起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实现房前美、屋后齐、室内净、环境优的农村人居环境,让乡村更亮更美丽,让各族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如今,库尔干村既是乡里的环境整治示范点,更是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

因为宣传工作成绩突出,张开鹏荣获2022年克州青年五四奖章,还被克州商务局聘为“克州金牌推荐官”,并于2022年8月调任市委宣传部任副部长。在他的影响下,目前全市117个村社区都开始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宣传,成效显著。

“习近平总书记说,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西部事业的‘大蓝图’,继续贡献青春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擦亮青春底色!”张开鹏说。




03雪域高原上的热血青春
河南农业大学 陈龙辉


青春的底色是什么?是迎难而上的勇毅,是矢志不渝的坚持,是为民服务的信仰。而对陈龙辉来说,青春多了一种底色,那就是雪域高原的壮美印记。

时间回到2016年6月,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的陈龙辉,还在3个offer间犹豫徘徊,究竟选择哪一个来安放青春?但没过多久,他的内心便有了答案——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把目光投向西部,投向千里之外的雪域高原。

到西藏林芝市的7年,他历经基层锻炼,积累了丰富工作经验,先后在巴宜区布久乡政府、八一镇政府任职。2020年,陈龙辉主动申请到布久乡甲日卡村担任第一书记。入村后,他积极与林芝500kv变电站争取水源地改造项目,不仅解决了群众饮水浑浊问题,还帮助300余人次转移就业;争取总投资2000万元的乡村振兴项目落地实施,帮助群众增产增收;开展葡萄、草莓种植培训,实现8户草莓种植户增收17万元。当农牧户将鲜红的草莓递到他的手中时,他说这份甜是林芝的味道,更是奋斗的味道。

入藏漫漫青春路,有风有雨更有光。2021年,布久乡甲日卡村的驻村工作结束,很快就到了陈龙辉与“新”书记交接的日子。400多天的朝夕相处,村民们早已把他视为村里的一员,得知消息后纷纷带着自家农产前来为他送行。分别时,阿佳为他献上哈达,这个近1米8的大男人早已哭成泪人。此后,他与布久乡甲日卡村的乡亲们一直保持着联系,还多次受邀去他们家共度工布新年、藏历新年。

2022年,西藏突遇疫情,正在休假的陈龙辉二话不说就主动返岗。看到医务人员紧缺,陈龙辉主动申请,在组织安排的基础上将包村范围扩大为3个村共5个自然村。村委会、318沿线、油库、放牧点、孤寡老人家中……,他“舍近求远”将核酸检测点设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而自己每天披星戴月,长线奔波。在市人社局跟班学习期间,因人手紧缺,他一人负责人才引进、三支一扶、自主择业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和公开招录、干部调动、借调等大量繁重工作。这些年,田间地头搞调研,四处奔走联络资源,不厌其烦做群众思想工作,陈龙辉已成为大家眼中的“好青年”,而扩音的喇叭、御寒的棉衣、一本本随感诗集、一页页家书日记……见证的正是他吃苦、战斗、忍耐、团结、奉献的林芝岁月。

“老西藏精神的滋养,让我在面对困难时意志更坚定,面对复杂问题时头脑更清醒,这是对我们党性和能力难得的历练,也是雪域高原独有的精神馈赠。” 陈龙辉说。这种精神,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而塑造、传承着这些精神的人,是吃苦的人、担当的人、奉献的人,是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富有青春活力和担当实干的奋斗者们。他们扎根雪域高原,舍小家成大家,发挥青年干部的“头雁效应”,带领各族人民像“茶和盐巴”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

“千里来藏岂惜身,情牵梦绕是扶贫。他年忆此应无憾,曾作昆仑逐梦人。”陈龙辉说,自己将一如既往地埋头苦干、奋勇前行,做“靠得住、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边疆青年筑梦人。




04扎根基层,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朱贺


放弃苦心经营的创业项目和在省会城市工作的机会,背起行囊远赴三千公里之外的藏北羌塘草原,是4年前朱贺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毕业时做出的决定。如今,在这个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均气温0.6℃的地方——西藏那曲市聂荣县下曲乡,朱贺用双脚丈量着桑玉村22万5千多亩土地,用行动书写着最美的青春故事。

基层是青年淬炼成长的试验场,是磨砺青春的理想国。初到工作岗位,朱贺就被组织分配到县委组织部,靠着虚心求教、勤奋好学,很快便成长为部门的业务骨干。这时,他主动向组织申请,希望到基层一线磨炼摔打,去面对面接触群众,实打实干出成绩。2021年4月,经组织批准,朱贺担任下曲乡桑玉村到村任职选调生。

刚到村里时,为尽快摸清村情民意,不懂藏语的朱贺就挨家挨户走访,建立了“一户一档”的详细资料。初步掌握情况后,朱贺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从群众身边小事做起,立志要让村容村貌大变样。自然村道路建设、人工种草示范、文明家庭评选、生活方式转变……一整套“组合拳”下来,全村基础设施改善了,群众精神文化丰富了,民族团结氛围也更浓了。

为了以党建促进乡村振兴,朱贺以建强支部堡垒为抓手,结合实际制定班子分工计划,带领村“两委”走村入户60余次,帮助群众解决急愁难盼问题。此外,他还用自己的工作补助经费2万余元为群众购买修路和防灾抗灾设备,为村民印刷发放政策法律法规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资料,对村中脱贫户、村干部、老党员进行慰问,在疫情防控期间购买消毒液、口罩等抗疫物资,一直忙碌在疫情防控一线。

在工作中,朱贺始终把为民办实事放在首位,坚持将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桑玉村糌粑加工厂因历史原因,已停产多年,朱贺到村任职以后,带领群众分析难题,改变经营模式,逐步恢复了工厂生产运营并扩大销售渠道。从购买青稞到糌粑销售,朱贺全程跟踪服务,两年下来共实现盈利分红10余万元。为了壮大桑玉村养殖场规模,朱贺结合大学所学专业知识,为养殖场解决经营难题出谋划策。如今,桑玉村养殖场牦牛已由之前的168头增加至242头,实现两年分红40余万元。

朱贺深知,要想提高村民收入,解决就业才是长久之计。在他的带领下,桑玉村合作社的三个合作组织齐头并进,不仅为全村群众提供了46个就业岗位,还为72户363人实现增收,人均分红由317元提高到了676元,两年就翻了一番。

“他总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他的带领下,现在的桑玉村合作社办得有声有色。” 下曲乡党委书记高世忠称赞道。

村民富了,腰包鼓了,村子也美了,人心更齐了。虽然条件艰苦,但天性乐观的朱贺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那曲精神”。从美丽富饶的中原大地,到高寒边远的藏北羌塘,朱贺的选择诠释了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也谱写了一曲雪域高原上的青春赞歌。

相关链接:

为了能让更多学生找到工作,这些河南老师有“操不完的心”……


统筹 | 张国强、朱荣玉

审核 | 杨晓谜

责编 | 赵浩男、贾元格

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