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师说 | 凌晗教授:让思维转一个弯


师说

凌晗教授:

让思维转一个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理工学院特推出“师说”系列专访,对学院教授进行访谈,请他们分享自己的成长奋斗历程及对专业领域的见解,表达他们对教学的热爱,激励理工学子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本期师说邀请到凌晗教授来畅谈她的成长历程和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解与看法。




教授简介

助理院长(学生事务)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


凌晗博士于2011年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等荣誉学士学位。后于2016年获得该校同学院的博士学位。毕业后,她加入新加坡create-share研究项目,从事研究电致变色的材料与器件,以及其在智能窗、柔性显示器等方面的应用。




打破惯性

不懈追光

大学是一个新起点,同学们在步入大学校园时,或多或少都会感到一些迷茫,对此,凌晗教授贴心地建议大家首先要培养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已有知识悉数掌握,为之后的科研或就业打牢基础;其次,她建议同学们可以发展自主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因为科研需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寻找新想法;同时,打破惯性、具备批判性思维也是凌教授希望大家在大学期间学习到的能力,不要盲从,找准自己的节奏,不懈努力。学习之外,在大学期间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并学会如何与周围的人相处,成为一个有担当的成年人是凌教授对同学们的期望。




凌晗教授参加毕业典礼



调整心态

向阳而行

凌晗教授认为“科研”不同于“学习”,科研需要不断地发散思维,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发掘新的东西。科研的路途并非一帆风顺,风平浪静只是一时,其中大多数是暗礁遍布。“科研具有不确定性,没有人能保证一定成功”,在被问及如何克服科研中遇到的困难时凌晗教授娓娓道来,她建议同学们在研究课题碰壁时要迅速调整好心态,转换思维,积极寻找新的方法和方向。


凌晗教授在活动现场发表讲话






找准方向

未来可期


在被问及为什么选择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时,凌晗教授笑着说:“当时觉得大到建筑,小到生活用品,都跟材料有关系”。对于凌晗教授,材料学科具有独一无二的魅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材料学属于交叉学科,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后续的深造会有更具体的方向,如侧重于生物的生物材料,侧重于化学的电化学材料等。不同基础学科都能和材料学组合,并碰撞出各种各样的火花。除此之外,材料的不确定性也深深地吸引着凌教授,不同的材料应用场景也不同,所以没有无用的材料也没有万用的材料,而寻找合适材料的过程最具趣味性和挑战性。对于材料学科的未来,凌晗教授认为现在国家着重芯片、智能材料和高科技材料的发展,对材料学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且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助于国家产业转型和芯片技术的发展,未来可期。



凌晗教授(左)参加毕业典礼


凌晗教授(右)一家人与叶立新教授(中)合影




文案 | 蒋欣辰(经管学院 逸夫书院)



【END】



点击以下链接,进入理工时刻:


喜讯 | 理工学院凌晗教授荣获2023年师风师德优秀奖、周艳教授荣获深圳市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课程回顾 | 理工学院“院士授课”系列课程


课程回顾 | 理工学院“院士授课”系列课程#2


活动回顾 | 理工学院新生秋游


科研速递 | 理工学院唐本忠院士、赵征教授与深大熊玉教授、吉大李媛媛教授合作在ACS Nano上发表文章


科研速递 | 理工学院邹志刚院士、涂文广教授和南京大学姚颖方教授合作在ACS Energy Letters上发表研究成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SSE理工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