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学名师 | 沈建华:希望学生站在我的肩上,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

融媒体中心 南京邮电大学 2021-01-17

沈建华简介: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从教25年来,开设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主持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项目,近10年评教3次名列学院第一,主编出版教材4部,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学术论文80余篇,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及省部级学科竞赛奖项10余项。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个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标兵、课堂教学卓越名师、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在本科生王宁眼中,沈建华是教学一流、指导科研有方、倾心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最敬爱的良师和益友”

在学院教学秘书王缨老师眼中,沈建华是从来不让别人代课、经常上完课直奔机场、值得敬重的“师者”是经常凌晨发来工作邮件的不知疲倦的“超人”

在教学科研伙伴陈健教授眼中,沈建华是乐于奉献的“好搭档”甘为人梯的“好老师”

而在沈建华自己眼中,“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挑战全英文授课,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IT人才


“Welcome everyone and we will discuss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上学期,大二学生柳景博第一次踏进“光纤通信”全英文课堂时,以为老师会很高冷,结果眼前的沈老师西装笔挺、神采奕奕,讲起课来生动形象、和蔼可亲。开课前,他特地查找了沈建华的资料,发现他是学院副院长,还是教授、硕导。这样一位高级别的“牛人”竟然来给本科生授课,而且是全英文授课,令他十分惊讶。

虽然南邮历史上有为海外留学生开设全英文课程的先例,但给国内普通本科生开全英文课程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批!去年学院向教师们征求课程规划时,因顾虑期末考试通过率和学生评教成绩,响应者寥寥。

作为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沈建华理解老师们的顾虑,但他更清楚地知道这种挑战和尝试的意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IT英才既迫在眉睫,又恰逢其时。未来,学生将涉足相关学科的顶尖领域,参加国际会议、阅读英文文献、与国外学者交流,掌握专业的英语交流能力是躲不掉的基本技能。于是,他主动接下了这块“硬骨头”。课程在通信工程专业先行试点,如何开好这门课,他日夜思量,暗暗给自己定下了两个标准:一是教学要素一定要与国际接轨;二是一定要让学生听得懂、听得进。

为此,他广泛查阅英文资料,慎重遴选合适的英文教材;他精心设计制作英文教案、PPT、讨论题和试卷;他细心整理每节课的核心单词和主要内容,提前三五天发到教学群里,督促学生预习;他倾听学生的每一个意见和建议,亲自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感受;他上网自学并制作课程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有条理地总结课程重点难点……这中间,他到底花了多少时间、心思和精力,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一个学期过去了。32个学时、16次课,一个个光纤通信前沿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逐渐在160多名学生的头脑中清晰起来,那些曾经距离学生似乎很遥远的英文文献和专业单词,自然而然地流淌在了师生的对话与交流中。

“上了一学期的光纤通信,感觉还没上够!”柳景博和他的同学们意犹未尽的听课感受以及期末95%的总评通过率,让沈建华对继续上好这门课有了更多信心和期待。




追赶世界潮流,“这一刻,我可以代表中国。”


沈建华是国内光通信领域最早一批拥抱慕课的教师之一。

2015年,他申请翻转课堂“光纤通信”获批立项。根据学校规定,开设慕课必须有至少两年的翻转课堂经验。立项后,他便身兼导演、演员、编剧、制片多职,着手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拆分知识点,搜集资料,写脚本,出练习题。整个暑假,他都在酷暑中奔波于学校、家、视频制作公司“三点一线”之间。录制完视频,完成了后期制作,他将课程放上了网络教学平台,当年9月正式投入教学。

沈建华坦言,翻转课堂前期准备工作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是传统课堂备课的好几倍,但是一旦基础资源建好后可反复使用,后期根据情况再做适当调整,重复的内容就无须再占用时空资源,实体课堂效率有了大幅提升。

2016年4月,沈建华受邀赴阿联酋出席全球最高水平的国际工程教育大会EDUCON2016。在大会报告中,他展示了慕课在中国的现状、机遇与挑战。


“环顾四周,一张黄面孔都没有。我想,这一刻,我可以代表中国。”置身会场,他深感中国慕课任重道远,也大有可为

2017年,沈建华根据在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不同的需求,对“光纤通信”翻转课程进行了大幅调整,使其正式上线中国大学在线“爱课程”,这是国内第一门上线开课的同类课程。2018年,课程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9年4月9日,作为江苏省唯一代表,沈建华出席教育部“中国慕课大会”接受表彰。


“过去一堂实体大课最多100余人,现在我们在线选课的学生已超过3000人,这在传统专业课堂中是难以想象的。”沈建华说。


扫码进入“光纤通信”慕课链接




因材施教,让拔尖创新人才涌流


2019年,2018届本科生王宁和队友凭借“固定交通设施与车辆可见光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收获了省级优秀团队毕业设计。毕业前后,他们发表了2篇EI收录国际会议论文,提交了2份专利。不俗的科研实力,助力王宁顺利保研到他梦寐以求的东南大学。

“本科四年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沈老师。”王宁说。

在沈建华看来,扎实的本科教育是一个学生走向成功的职业生涯的开始。

王宁大二时就跟着沈建华做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从一无所知到站上国际学术会议讲台在沈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王宁进步神速,其毕业设计便是该项目的延续。

指导王宁团队毕业设计之初,考虑到团队成员专业知识背景的差异,为了让其他四位同学尽快进入课题,沈建华将五人分成通信、算法、硬件三大模块,买齐了FPGA、单片机、传感器模块等实验器材。因为三牌楼校区科研楼工位十分短缺,他就主动想办法帮他们申请了实验室晚上的工作时间,见缝插针地为其提供相对独立的工作空间。

不管工作多繁忙,沈建华每周都会抽出时间给团队开两到三次例会,解决团队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个难题。修改学生毕设论文初稿时,他会细致到标点符号、字间距、引用文献规范。他说:“不会写论文不是学生的错,错在老师没有好好教。”

“不要看5G、云计算、量子信息这些最新技术,其实都是由简单的东西一点点搞出来的。”他鼓励学生把功夫用在平时,脚踏实地、厚积薄发。

指导王宁团队期间,沈建华还担任了本科生王心怡的学业导师。结对后,王心怡一直没有主动联系他。后来,沈建华每次来仙林校区上课,都主动约她下课后去食堂共进午餐,同时聊聊学习和想法。大二下学期,王心怡专业绩点名列前茅,但看到周围同学接二连三地发论文,竞赛获奖的也很多,她一下子慌了神!沈建华及时开导她:“绩点、数理基础永远是第一位的,科研只是锦上添花。

“大三的时候,沈老师指导我发表了1篇国际会议论文,从确立论文题目,到定期交流思路、具体开展研究与仿真,再到反复帮我修改论文和大会报告的PPT,老师都非常有耐心,还支付了我去深圳参会的所有开销。”王心怡说,“能看出来沈老师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但对学生特别好,是我本科期间最喜欢的老师了。”现在,王心怡即将升大四,刚通过上海交大保研综合面试。




从教25年来,虽然指导毕业的研究生多达150余人,但沈建华始终心系本科人才培养,其指导的本科生连续6年获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次获省优秀毕业设计,先后创造了多个南邮“第一”,有第一个赴斯坦福大学留学深造的,有第一个赴康奈尔大学留学深造的,还有多名学生赴卡内基梅隆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深造的,活跃在华为、移动等世界级企业的更是不胜枚举。

每次得知学生有了更好的发展,沈建华都无比开心,他多么希望他们能快快成长为参天大树啊!因为中国的创新之路、复兴之路需要他们去建设;因为他最大的乐趣,“不是发表多少高质量的论文,不是拿多大的项目,而是学生能站在自己的肩上,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

文案 | 沈金霞图片 | 沈金霞 受访者本人提供

编辑 | 唐文锋

为柚子心中最敬爱的良师益友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