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盐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共赢的“辩证法”



导 读 


“每年秋季,小小的北京雨燕开始迁飞,一路穿越37个国家,最终抵达南非高原。在高飞鸟儿的眼中,地球是一个整体,飞经的国家不分大小,不分强弱,不分贫富,都是家园。”


这是正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中国宣传片中描绘的场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向会议开幕式致辞中指出,要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推动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以全球发展倡议为引领,给各国人民带来更多实惠。


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太平洋西海岸最后一片没有遭到污染的天然湿地——江苏盐城东台条子泥,世界极危鸟类勺嘴鹬也穿越半个地球从西伯利亚远道而来。作为全球9条候鸟迁徙通道之一,“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的重要中转补给站,每年有约250种近5000万只鸟儿在此从容歇脚。


2022年11月召开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江苏盐城等7座中国城市获颁“国际湿地城市”证书。目前,全球共有43个“国际湿地城市”,其中中国城市13个,数量排名第一。


这不仅仅是一张耀眼的名片。在当下的中国,国际湿地城市已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平台载体。以盐城为样本,我们看到一条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以建设国际湿地城市撬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让湿地保护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场景,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范例。




盐城“辩证法”




保护与发展的“辩证法”

初冬的盐城,鹤翔蓝天,鹿逐大地。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正在将棕红色的短毛换成土灰色的厚毛;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成群结队的丹顶鹤如期而至,或引颈高鸣,或优雅踱步,或低头觅食。

年复一年跨越千山万水的迁徙,是生灵们与大自然的约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的致辞中指出,要凝聚珍爱湿地全球共识,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中国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保护4条途经中国的候鸟迁飞通道。

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表示,将把加强湿地保护和履约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推动中国湿地保护沿着科学化、制度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轨道,实现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

浩瀚黄海,生生不息地滋养着582公里海岸线、76.96万公顷湿地,盐城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自2018年盐城全面启动国际湿地城市创建以来,不断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系统提升湿地品质,全市湿地保护率达54%,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2%,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2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地级市。


保护和发展的矛盾,如何实现平衡和统一,曾是长期困扰城市主政者的难题。

“海岸线便是黄金线”“向海洋要土地”……在沿海开发如火如荼的那些年,湿地、滩涂是各方觊觎的“蛋糕”。从世界自然遗产地到国际湿地城市,见证了盐城坚持以生态立市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实践。

生态是盐城最厚的家底,湿地是盐城最亮的名片。早在十多年前,盐城就坚定地选择了以生态彰显特色,走绿色发展之路。

2019年1月29日,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挂牌成立。市委市政府对新组建的工作部门提出的要求是:秉承新的治理理念,将保护生态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不断优化调整生态格局,实现从工程治理到生态协同治理的转变。

2019年7月,中国·盐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一块、全球第二处滨海潮间带湿地世界遗产。申遗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值得浓墨重彩——盐城放弃了已得到国家依法批准的条子泥、高泥和东沙区域100万亩滩涂的围垦计划,将这些区域作为鸟类栖息地严格保护起来。


2021年10月,在我国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上,盐城“以恢复鸟类栖息地为目标的自然解决方案”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2021年,盐城市在全国率先将“NbS”(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写入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切实强化山水林田湖草协同治理”。2022年8月,盐城市委提出,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2022年11月,江苏省委发布《关于支持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意见》,赋予盐城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破题之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与盐城市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在规划引领、资源配置、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发挥资源要素的支撑保障作用,助力盐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盐城市市长周斌说:“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国际湿地城市,盐城将继续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积极实践 NbS等创新理念,守护好黄海湿地,努力向全世界交出一份精彩答卷。”

“党的二十大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坚定了我们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信心决心,实现‘盐田滩涂’到‘世界遗产’的生态价值之变。”盐城市委书记徐缨说。



为与不为的“方法论”

“生态杀手”互花米草,令人闻之色变。在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故事情节有些不同——

据保护区负责人介绍,2017年,2万亩左右的第三野放区内,70%的植被都是互花米草,两米余高的植株密密实实,人都很难走进,只有一些野生麋鹿在这里繁殖。当其他区域的麋鹿被人工调配入驻后,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每当食物短缺,麋鹿就会采食互花米草的嫩芽嫩叶,恰恰抑制了植株的蔓延,加上鹿群活动踩踏,三四年后,互花米草基本消失了,这里重新变成了一片滩涂。


潮水重新涌进来,形成自然的潮沟,重生的湿地又成为鸟类栖息的乐园,灰鹤、丹顶鹤、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禽重现人们的视野。

条子泥“720”高地被国际社会誉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样本”,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盐城以生态自然修复为主,实施勺嘴鹬等小型鸻鹬类栖息地营造、裸滩湿地恢复、岛屿建设等措施,候鸟种群数量不断上升,目前已达410种。


让自然做功,正是国际倡导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精髓。按照这个理念,盐城市先后实施了引水补湿、退圩还湖、退渔还湿、芦苇控制、互花米草控制等试点工程,条子泥720亩高潮位停歇地、大丰四卯酉生境提升项目、射阳盐场1号水库生态修复等项目。九龙口、大纵湖等湖荡湿地“退”出旖旎风光,串场河、新洋港、通榆河水清岸绿重塑一城水色……污染退、生态进;人类退,鱼鸟归。进退之间,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得以恢复。

基于自然,并不是从强干扰的极端走向撂荒不作为的另一个极端,人类可以有所作为。在为与不为之间,盐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湿地城市建设“方法论”,让湿地保护之路走得愈发稳健。

据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介绍,盐城市以新发展理念系统审视和谋划湿地保护治理工作,统筹推进湿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全面促进湿地资源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


规划战略引领。编制实施《盐城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019-2030)》和县区湿地保护专项规划,确定湿地保护空间格局,建立多级保护体系和分级管理机制,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形成合理可持续的湿地产业布局,全面提升湿地生态系统价值。

用好考核“指挥棒”。将自然湿地保护率、自然岸线保有量、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控水平等指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

夯实法治之基。实施《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意见》《盐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等,从法律制度层面进一步理顺湿地保护机制、统一规划管理、明确保护措施和利用方式。

实施修复工程。启动湿地保护修复行动计划,对集中连片、破碎化严重、功能退化的湿地进行修复和综合整治,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增强湿地碳汇功能。

科学有序利用。坚持保护优先,严格限制湿地区域的开发利用,推广生态养殖,有序实施“稻虾轮作与稻田养蟹、养鱼等种养套作”示范工程。

探索市场化机制。引入社会资本破解修复资金难题,建立盐城“黄海湿地生态银行”,探索碳排放权质押融资,打通绿色金融通道,推动湿地修复资金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扩大国际“朋友圈”。加强国际生态合作,举办全球滨海湿地城市联盟和全球滨海论坛,推动 NbS亚洲中心落户盐城,构建深化全球生态治理合作长效机制。

“中国的湿地保护管理方式不仅有科学的方法,还包括空间布局方案以及立法框架,促进全球合作、形成合力等。”盐城的实践,是对《湿地公约》秘书处秘书长穆松达·蒙巴眼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湿地保护道路的生动注解。


“方法论”之下,是扎实的“基本功”。通过统一确权登记,摸清湿地家底,落实权利主体,明确保护责任,是盐城建设湿地城市善作善成的一大特点。

“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对进一步探索加强国际重要湿地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增强湿地生态功能,有效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江苏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副局长杜国庆表示。

据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确权登记局负责人介绍,他们结合湿地特点,采取多种方式,破解了湿地与其他登记单元重叠、自然资源类型与登记单元类型不一致、部分湿地公园范围无法确定等难题,同时明确了与“三区三线”划定等其他相关改革的衔接路径。


确权中,如何避免对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影响?据江苏省不动产登记中心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部曲欣介绍,他们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对于不能进入的核心区,采用倾斜摄影、三维建模等技术手段,构建实景三维地理场景;对于无法到达的滩涂区域,利用无人机开展航摄和实时视频调查,确保地籍调查全覆盖无遗漏。



绿与金的“转化器”

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转化器”在哪里?盐城将世界自然遗产作为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向经济价值、人文价值、生活价值多元转化的重要载体、场景和媒介,建设国际湿地城市由此成为撬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

经济价值“转化器”——

发挥滨海湿地碳汇潜力。2022年8月,江苏省首笔湿地修复蓝色碳汇远期质押贷款1000万元在盐城市大丰区落地,这是在“黄海湿地生态银行”框架体系下探索的“绿色金融+湿地修复+蓝色碳汇”新模式,该笔碳汇贷款将用于鸟类友好型生态湿地建设。

2022年5月成立的黄海湿地生态银行以推动实现市场化的湿地保护修复为目标,创新试点湿地缓解银行、生态补偿融资、湿地碳汇远期质押、蓝色碳汇交易、生态公益诉讼基金等。

特许经营释放生态红利。盐城制定自然保护地控制区经营性项目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特许经营制度,鼓励原住居民参与特许经营活动,探索自然资源所有者参与特许经营收益分配机制,促进生态增值、群众增收。

放大世遗品牌,做优生态旅游。盐城高标准推进黄海湿地生态旅游业发展,推广丹顶鹤、麋鹿、勺嘴鹬湿地“吉祥三宝”文旅 IP,培育“全景世遗、全链布局、全域康养”生态产业。


人文价值“转化器”——

“今日我诚诚恳恳,说出真相。为了小镇,重塑信仰。”在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淮剧《小镇》中的主角带领听众们一起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盐城深度挖掘黄海湿地文化特色内涵,将湿地文化与淮剧、杂技等传统艺术相融合,形成以海盐文化、海堤治水文化、盐渎文化、节水文化、里下河水乡文化等为代表的现代湿地保护文化。

生活价值“转化器”——

通过生态景观、湿地修复等工程,打造城市绿色公共开放空间,盐城以更高颜值塑优城市环境,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建设宜居宜业和美农村,一场民生福祉之变也在盐城乡村加速上演。

苏北水乡特有风格的民宿,吸引城里人来此寻找归隐田园的意境。那些靠近湿地保护区的村子,外地客人更是络绎不绝。通过流转土地、经营农家乐、景区内再就业、承租商铺摊点等方式,当地百姓享受到了湿地旅游业变现的红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诠释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也从本质上影响和改变着城市发展的决策与行动。

“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定位,代表盐城以坚定的战略定力,迈入高质量发展新赛道,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徐缨说。

新赛道、新动能在四篇“文章”里。徐缨表示,盐城将全力做好绿色生态、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绿色宜居四篇文章,着力彰显“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生态魅力、发展活力。

在绿色生态方面,继续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持续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打造沿海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区域。

在绿色制造方面,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放大开放矩阵效应,加快黄海新区、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两大战略平台建设。

在绿色能源方面,积极服务国家“双碳”目标,探索“风光火气氢”一体化开发,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大基地、区域绿色光伏发电基地、国家级大型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

在绿色宜居方面,进一步优化生态空间布局,依托沿海岸线,打造“生态百里”风光带,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城市。


盐城,继续在湿地上生长。

黄海潮涌,未来可期。(李倩)


【来源:i自然全媒体、盐城市局】


◆ 全省首批示范地区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成果移交射阳启用◆ 我厅提案承办工作获省政协表彰◆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 【二十大·二十问】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省厅行政复议决定获评全省涉企行政复议典型案例◆ 我省实现自然资源市级卫星中心建设全覆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