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典:未来5年,选择大城市拼搏,还是小城市生活?

古典古少侠 生涯研习社 2022-11-26


每隔一段时间,总有那么一个人会在聚餐中端起酒杯,说:

兄弟们,这是我在北京最后一顿酒,
今天喝完,我TM就离开北京,再也不回来了。

唏嘘之下,大家端起酒杯
敬北京,敬青春!

一小时后,你在寒风里站着打车,
DD显示前面还有170位。

好不容易回到自己的出租屋,灯还没打开,妈妈的微信突然跳出来:
儿子,今年放假能回来啊?
能呆多久?我和爸爸都很想你。

你突然想,我是不是真的应该回去了?


每个人在大城市漂泊的人,经常会这样问自己:
应该在大城市拼搏,还是在小城市生活?
是继续留下来,还是再也不来?



01
我们到底在选择什么? 

大城市、小城市,这个问题让人揪心。
当我们谈这个选择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

拿我们的小明做例子,他在北京某大厂做运营经理,收入也还不错。
留下来吧,天天996累的要死,公司说明年上市,可是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这样的忙碌有希望吗?小明经常问自己。

房价太贵,买车没牌。隔壁程序员老丁还在发愁孩子的户口问题,
反正自己还木有女朋友。

小明读大学的时候,北京在申奥,他听着一首《北京欢迎你》,心里觉得一定要来北京。
但北京欢迎你,欢迎你妹,来了北京3年连故宫都没心思去。
小明想。

回去同样不容易。

三线城市的老家没什么好公司,自己现在做的这个工作,根本就不存在。
生活也无聊,大城市呆习惯了,舍不得这份繁华。

何况自己前几年每年回家给老同学讲奋斗史,豪言壮语说,小城市没有职场,只有官场。
现在回去,灰头土脸。
 
小明是大城市们打工人的缩影,
我们可以得出一张大小城市的对比表:


当我们摇摆于大小城市,摇摆于梦想和亲情,成就与舒适、繁华与宁静。
其实选择的是背后的价值。




02
组合式城市的选择 

看到这里,也想问你一下:

A 大城市拼搏
B 小城市生活

你会怎么选?

在我看来,这种思路可能一开始就偏了。

我们的脑子被多年考试搞坏了。
当有个A还是B的选择,
往往你会错过第三种选择,C。

在城市的选择里,什么是C?

今天,现实生活安放身体,互联网是我们的第二座城。
我们在网上购物、交谈、做生意、刷抖音……
微信上网和陌生人聊到深夜,电梯间面见隔壁邻居转过脸去。

我们一半活在线上社区,一半活在线下小区。

今天的城市选择,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一个肉身城市,然后选择一个在线网络,他们组合出你喜欢的生活形态。


今天的小城市,也有很多好的成就自己的机会。

1)去中型城市等风来

中国未来5年的城市发展方向,不是北上广深这种巨型城市,而是人口在500-1000万的中型城市的发展。

贵州是大数据之都、杭州是电商之都、厦门是MCN之都、成都重庆是网红之都、长沙是娱乐餐饮之都……

这些城市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为了抢人,也都有很好的落户政策,以及办事效率。尤其是近几年,你在大城市学到的一身本事,正好是这些城市所急需的。

前几天我的一个朋友去苏州去创业,当地政府在搞“最多跑一次”的活动,他的所有工商注册、财务的手续,一天之内只跑了一次全部搞定了,孩子上学也有很好的安排。他觉得在这里创业太爽了!

去老家附近的中型城市,是个兼顾发展和生活的很好平衡。

2)参加在三四五六线城市的互联网风口

今年整个互联网圈最火的两个字是啥?
“下沉”。

所谓下沉,就是“用在一二线城市已验证的互联网模式,结合当地特色,再做一遍”。

刚刚上市的快手,是下沉市场的“抖音”。同样的还有拼多多之于淘宝,趣头条之于头条。

过去几年,一二线城市的互联网市场基本饱和,三四五六线城市的机会越来越大。

过去大家去美国日本硅谷抄作业,现在只需要到大城市抄作业,然后村里改造。

在大城市学一身本事,回到老家,在线上工作,在线下生活。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我认识一位微博原来的产品经理,3年前996给自己干废了,于是回了老家。

发现北京上海很流行的城市公众号,在这里是个空白——每个城市都可以有一个公众号,垂直发布本地的讯息获得流量,也给当地的餐饮娱乐做广告。

他回去开始做当地的公众号,把周边的5个地级市的号都做了起来,他的工作室4个人,工资平均4000,每个月有了14万的收入。这个利润率能气死一堆自媒体公司。

今年回家,留意下你老家有没有还空白的机会?


3)回到农村,拥抱自动化

我98年骑车穿越中国,经过河南一条村子,两个卖瓜的小家伙来看我们。
他们听说我们是大学生,很高兴——说我们村也出过两大学生,从来没回来过。

20年前的农村没人爱回,今天的农村越来越值得回去。

讲个数据对比下,在完成了城镇化的韩国,2005年的农村人口是1975年的四分之一,农业用地是当时的87%,但是整体产量高了2倍。

中国农村正在整体城镇化,未来5年,农业效率会提高16到20倍。你在美国大片里看到的,几个农场主管着一大片玉米地,开着小飞机洒农药的情况,未来几年在中国的农村会逐渐实现。

同时,城市和农村的收入比例,会从现在的3.3,逐渐下降到1.4左右,也就是说,农村人的消费能力,会比现在提高一倍以上。

如果你是机械、自动化、工业等人才,相比大城市郊区的工厂,不如回老家。


小城市能通过组合,产出很多成就和可能。

反过来说,在大城市,有没有可能获得小城市的宁静生活?

在大城市工作的人,要善用大城市的可能性和多样性。

没有家人在身旁,要懂得主动拓展工作以外的朋友,要懂得持续抓住这里的最优学习和人际资源——所以我总劝身边的小朋友多读书,多认识人。

要培养至少1项让自己能宁静舒适的休闲活动,冥想、瑜伽、射箭、绘画、话剧……

不在父母身边,更应该关注老年规划的内容,让自己科学、有效率的照顾到他们老年生活。

在大城市的成功不仅仅靠努力,更加靠视力。

这里每2-3年洗一次牌,上一个机会没抓住不要紧,留存实力,等待下一个机会。

今天的城市选择,不再是个桌餐,而像个自助餐。

如果你不喜欢眼前这盘菜,你没必要推开不吃,而是可以站起来,起身拼一盘自己喜欢的。

选A还是B?
你可以选C。




03
年轻人,重仓大城市

不过不管你选哪个,你总要先选择一个根据地,然后再组合吧。

如果你要问我,我刚毕业,我该去哪里呢?

我会说:
大城市,年轻人要重仓大城市。

这也是做人生选择,很重要的第二个原则:
如果有两个选择能选,选择保有更大可能的那个。

什么意思呢?
如果选A能做B,而选B做不了A,那A就是可能性更大的那个——

选他!

在大城市呆过以后能回小城市,而反过来迁移则相对难。
所以强烈建议年轻的时候先去大城市看看,挑战下自己。

每2年给自己做个评估——一方面看看大城市的机会,一方面看看小城市的可能。
进可以一直留下,退也可以找到机会回家。




04
人生总有很多可能

生涯认为,人生是一个不断的阶段性的开放、闭合、再开放闭合的过程。

少年阶段的人生不断打开,以可能性为主。
中年开始逐渐收拢,以可靠性为主。

城市的选择看似是一个地域选择,背后其实是下一个阶段的人生方向的判断。

今天人生其实有很多新玩法:
城市+互联网,让生活变成组合式选择。
你的职业生涯变得越来越长,人生不再是出来-回去的单摆,而更多是打开-收拢-再打开的终身成长模式。

那为什么又不能回去、再回来、再回去呢?
人生总是有很多可能的。
重要的,是你懂自己要什么,能够认真选择。

Bob Dylan有句歌词说:
你可以转身就走,但不要一直后退。

城市选择也是一样,
比具体做什么选择更重要的,是你在追,而不是逃。

不是因为在大城市待不下去而回家,也不是因为在小城市无聊而出发。

所以,在我看来,做出最糟糕选择的,
是在大城市却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与这个城市的繁华和可能擦肩而过;
在小城市却天天忙于玩手机上网,对家人漠不关心的人。

今天,不管你选择了什么,
重要的是,一年以后,你朋友问你在哪里呢?做了什么选择?
你会想起苏轼的词:
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

愿你有在安心的地方,过安心的生活。


你选城市最纠结的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聊聊。



 生涯推荐:
如古典老师所言:城市的选择看似是一个地域选择,背后其实是下一个阶段的人生方向的判断。重要的,是你懂自己要什么,能够认真选择。你了解自己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

如果你还没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这份原价199元的专业版测评,或许能让你更快了解自己,帮你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快来试试吧。

 前10名 免费
名额有限,立即扫码领取
👇👇👇

 相关文章:
逃离北上广,“润”回二线的年轻人,现在都怎么样了?
从内卷到内耗,时代的焦虑有解药吗?|对话吴军、脱不花
2 0 2 2 全 国 高 温 图 鉴
一个中金家属的虚荣病

古典:推荐 4 本让学习力翻倍的经典书(建议收藏)
谁也拯救不了你的“情绪内耗”,人只能自救
古典:生涯规划师是这样做“月计划”的

超深度 | 古典2022年中大课:普通人的超级个体之路(演讲全文)
古典:3个建议,送给想成为生涯规划师的你
古典:如果你陷入了职业迷茫,就来看看这 4 本书


👇戳「阅读原文」 免费获取专业顾问咨询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