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只是相关:基于真理共识论的社区问答可信答案选择新方法

张琨 PaperWeekly 2022-07-04


©PaperWeekly 原创 · 作者|张琨

学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

研究方向|自然语言处理



论文标题:

Beyond Relevance: Trustworthy Answer Selection via Consensus Verification


论文作者:

Lixin Su , Ruqing Zhang , Jiafeng Guo , Yixing Fan , Jiangui Chen , Yanyan Lan , Xueqi Chen


论文来源:

WSDM 2021


论文链接:

https://dl.acm.org/doi/abs/10.1145/3437963.3441781



Motivation

社区问答(CQA)是 NLP 中的问答系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丰富的数据,同时又有实际的应用。因此是很多人的研究方向。但同时 CQA 又存在自己的问题,因为答案都是用户生成的,所以答案的质量良莠不齐,而这会直接影响到模型最终的效果。

传统的方法大多是将 CQA 转变为一个检索的问题,根据和问题的相关性对所有的答案进行排序,从而找到最合适的答案,但本文认为,CQA 问题不仅仅是选择一个好答案的问题,例如下图的例子,可以看出来两个答案都是和问题十分相关的,但明显第一个答案就要优于第二个。因此要更好的解决 CQA 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什么是好答案?

在本文中,作者受真理共识论(Consensus theory of truth)的启发提出了一个好答案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相关性,可信性。一个好答案必定是相关的,但一个相关的答案不一定是好答案。还要考虑是否具有可信性。这里真理共识论是指如果一个结论是好的,那么必定是被大多数人接受的。

在 CQA 中的话,最好理解的形式就是如果一个问题获得的投票更多,那儿它就更可能是最好的答案。基于这个想法,作者提出了一个 Matching-Verification (MV)的框架。


Method

首先是模型的整体框架图,如下图所示:

模型整体分为两部分,Matching 部分和 Verification 部分。前者主要用于判断问题和答案的相关,而后者主要用于判断答案的质量,即答案的可信性。

2.1 Matching component

这部分相对来说简单一些,将问题和每个答案进行拼接,然后过 BERT,将 BERT 的输出结果再过一个 FC 层,最后做一个分类即可。性对传统的匹配方法

2.2 Verification Component

这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首先从思路上讲是没有问题的,但实际上一个用户并不一定能每次都找到非常好的答案。即数据本身是有噪声的,那么本文的挑战就是如何从有噪声的数据中找到可信的表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 Verification 的框架,该框架如下图所示:

该框架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真理表示学习(Consensus Representation Learning)和答案-真理验证(Answer-consensus Verification)

首先就是真理表示学习。在这里,考虑到并没有 ground truth 可以利用,作者借鉴了 EM 算法的思想,提出了一种 EM 框架,其中 E 步是选出一个 pivoted supporting evidence,M 步使用一种新的注意力机制得到真理表示。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1. 找到合适的输入:作者通过网页和用户生成内容分别得到和问题相关的 Top-k 个相关的证据。

  2. 对输出的处理:这步相对简单,分别通过 BERT 对答案和 evidence 进行处理,得到最终的每个词的表示。如下图所示:

  3. pivoted supporting evidence:该步基于的一个假设是如果一个 evidence 和其他的许多重要的 evidence 相关,那么它也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作者通过两个 evidences 之间的矩阵乘(相当于 co-attention),然后做 softmax,平均,最后再去最大值,就得到了最终的 pivoted supporting evidence,可以表示为如下过程:

  4. Consensus Representation:这部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得到真理的表示,或者说大多数答案形成的共识。为此,在得到 pivoted supporting evidence 之后,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注意力机制,称之为 pivoted attention mechanism,其实就是利用得到的 ,去所有的 evidence 中找到他们各自对应的权重,最后通过加权和的形式得到 evidence 的融合表示,即这里的真理表示

这就是整个真理表示学习(Consensus Representation Learning)的技术内容。

接下来就是答案-真理验证部分了,这部分就相对来说简单一些,首先是答案和真理表示 做矩阵乘,然后分别得到利用答案表示的真理,和利用真理表示得到的答案,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

在接下来就是融合层,在这里,作者不是是简单的使用启发式的匹配方法,而是通过将多个不同的输入送给不同的全连阶层,然后再次全连接,通过这种形式最终得到融合后的表示,最后就是过池化层,然后是个 sigmoid 函数计算得出答案和真理之间的匹配得分,可以表示为:

2.3 Confidence-based Combination of Matching and Verification

这部分就是将匹配的得分和验证的得分整合起来,首先为了验证所有的 evidence 之间是否是一致的,作者提出了一种自交互网络,简单讲就是通过拼接,卷积,池化,MLP 得到最后的一致性得分,而这个得分就是为了确保 evidence 是有用的。

如果检索到的结果都是没有用的,那么上一步计算得到的答案和真理之间的得分就会获得很小的权重,模型就更依赖匹配模块的得分。这个也是为了解决数据噪声的问题,具体可以表示为:

最终,作者选择了 pairwise learning 的方法用于训练整个模型,以下就是整个模型的目标函数。


Experiments

作者分别在 AmazonQA ,YahooQA ,QuoraQA 三个 CQA 的数据集上进行了模型的验证,模型效果如下,可以看出模型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同时,作者也给出了一些 case study 用于验证模型真实的效果,在这个例子中,作者分别给出了相关性得分和可靠性得分,而且给出了好的答案和相关的答案的相关结果数据,还是非常直观的。


更多阅读




#投 稿 通 道#

 让你的论文被更多人看到 



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优质内容以更短路径到达读者群体,缩短读者寻找优质内容的成本呢?答案就是:你不认识的人。


总有一些你不认识的人,知道你想知道的东西。PaperWeekly 或许可以成为一座桥梁,促使不同背景、不同方向的学者和学术灵感相互碰撞,迸发出更多的可能性。 


PaperWeekly 鼓励高校实验室或个人,在我们的平台上分享各类优质内容,可以是最新论文解读,也可以是学习心得技术干货。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知识真正流动起来。


📝 来稿标准:

• 稿件确系个人原创作品,来稿需注明作者个人信息(姓名+学校/工作单位+学历/职位+研究方向) 

• 如果文章并非首发,请在投稿时提醒并附上所有已发布链接 

• PaperWeekly 默认每篇文章都是首发,均会添加“原创”标志


📬 投稿邮箱:

• 投稿邮箱:hr@paperweekly.site 

• 所有文章配图,请单独在附件中发送 

• 请留下即时联系方式(微信或手机),以便我们在编辑发布时和作者沟通



🔍


现在,在「知乎」也能找到我们了

进入知乎首页搜索「PaperWeekly」

点击「关注」订阅我们的专栏吧



关于PaperWeekly


PaperWeekly 是一个推荐、解读、讨论、报道人工智能前沿论文成果的学术平台。如果你研究或从事 AI 领域,欢迎在公众号后台点击「交流群」,小助手将把你带入 PaperWeekly 的交流群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