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刊导览 | 《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

大野隆造小林美纪 国际城市规划 2022-04-24


以下内容来自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的《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授权转载



6  喜爱


场所依恋



我们把一个人与其成长环境间形成的心理上的牵绊称为“场所依恋(place attachment)”。典型的例子便是人们对养育自己的故乡所怀有的乡愁。诸如此类对场所的依恋可以让人们更加关注并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从而想要付出自己的行动把那里建设得更好。于是,这种依恋便成为共同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建立美好社区的原动力。然而,城市中的新居民往往在这方面意识淡薄。本章将着重探讨形成场所依恋所需的必要条件。


场所依恋的作用


我们对养育自己的故乡有着依恋之情。在故乡的山水之间人们会感受到各种各样的体验,歌曲《故乡》里描述的便是由于这样的体验对场所形成的心理上的联系。在那些偏远地区旅行的时候我会想,为什么人们愿意长期居住在自然环境如此恶劣、生活如此不便的地方呢?那是由于生活在当地的人们同他们成长的环境间形成了心理上的牵绊。如果我们理解了这样的牵绊,便不难理解他们了。


然而,在新开发的城市中虽然聚集了各种各样的人,但居民们却很难对新居住地产生依恋之情。这样的状态下,人们往往不关心身边的环境,于是环境维护便会被忽视,邻里关系也很难变好。由于互相守护对于防止犯罪和灾害而言十分重要,社区活力的低下将使社区在犯罪和灾难的防护上非常脆弱。因而,如何使新居民们对新的场所产生依恋,对于市、区行政部门来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当灾害发生时,如果自己的住所受损严重以至于无法居住,人们是会选择离开,还是留下来互相帮助重建家园呢?是受他们对居住地的依恋之情而左右的。当年神户大地震时,在居民们团结程度高的地区,人们相互协助,用水桶接力,成功扑灭大火,最终只有这样的地区免于被大火烧毁。一般发生灾害后,消防、公安等公共机关(公助),很难立即起到作用,于是便形成了需要人们自己来保护城市的局面(共助),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对自己居住的社区抱有依恋感的居民们,他们之间的相互协助便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从防止犯罪的角度来说,居民对城市的依恋是十分重要的。对此,我们会在第八章详细阐述。作为防止犯罪的手段之一,对住宅周边环境的维护程度和居民间的互相照料(自然监视)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说,在修整完好的居民住宅周围的半公共空间里,体现着居民们对家园的关心和日常来往,这会对准备入侵的犯罪者形成威慑。


如果让彼此比较陌生的新居民聚集生活,又或者让人们在本身缺乏魅力的新城中生活,很难培养出对场所的依恋。为了了解如何促进这种感情的形成,我们首先需要整理依恋之情的构成因素。


在养育了当地居民的故乡人们会对他形成强烈的依恋


在新城很难培养依恋之情


场所依恋的形成条件


回顾关于场所依恋的既往研究,小俣谦二将其构成要素分为三个维度。以此为参考,我们将构成地域依恋的要素整理如下。首先是“情感维度”,即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那里的归属感、自豪感,以及失去后感受到的哀伤等。第二是“认知维度”,即关于城市的知识、对那里的记忆及评价等。最后是“行动维度”,包括参与城市的维护、管理和各种集体活动,以及能否长期居住等方面。下面我们将从各个侧面的具体事例出发,来考虑场所依恋的形成条件。


拥有让人自豪的城市象征


对城市产生依恋的原因之一,是在情感维度上具有让全体居民都可以感到自豪的城市象征。例如自己的城市拥有“城楼和让人平静的古城风情”,亦或是“每天清晨能欣赏富士山的乐趣”,等等。这些特征同时又可以用来表明各个城市的身份【身份(identity):某人与他人不同的被自己以及周围认可的固有人格。对于城市而言,是特有的自然风景、街貌等,展示该城市独有的特性,也可以说是在该城市里的人类活动经过时间累积而形成的记忆】。外人可以在看到照片后辨认出那座城市,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也可以向外人传达我们城市所拥有的这些引以为豪的事物。


拥有能够让人自豪的城市象征,不仅是为了创造对外形象,对于生活在那里的居民们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例如,当人们从旅行途中回到家乡时,神户(日本兵库县神户市)人从车窗看到六甲山后就会有安心感和“到家了”的感受。这时六甲山便成了神户市的象征(地标)。


熊本城


富士山/日本


六甲山/神户


艾尔斯岩/澳大利亚


一片土地的地标往往会成为带有宗教意义的神圣场所。艾尔斯岩是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中部沙漠中的巨大砂岩岩层,被阿男姑人(澳大利亚原住民)称为“乌鲁鲁”,成为当地人们崇拜的并可以净化心灵的圣山。


在新开发的城市,很少具备既有的自然或历史性的突出标记作为地标。因此,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开发、创造让当地居民关心并为之自豪的事物。如同第一章中所述,悉尼的歌剧院也可以称得上是成功案例之一。


很多人由于离开已经习惯了的家乡而患上思乡病。这是因为离开了能让自己平静的环境所产生的伤感之情。近些年,即使是在自己没有移居的情况下,同样会由于城市再开发等因素导致生活环境大幅变化而感到哀伤。我们暂且不说那些可以成为地标的东西,有时,当人们失去当地原本常见的某个地方之后,或面对即将失去的危机时,也会突然发觉那个地方一直未被察觉的重要性。为了保证城市开发后,那里的环境仍然令当地居民喜爱并感到满意,我们需要首先理解那些被居民们喜爱但不易察觉的是什么样的地方,然后考虑在保留这些地方的同时进行开发的方法。


有关城市的知识


认知纬度上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关心和理解自己居住的城市和周边地区的自然(地理、植被等)。由此,人们可以对城市形成明确的印象,并能准确地确定自己的位置。这样的知识便是人们产生对城市留恋之情的第一步。下面的照片(左)是日本某座城市的宣传单,传达着人们所居住的城市的植被信息,又确定了以“市树”作为城市的象征,以此来获得人们的注意和关心。


此外,了解自己居住的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历史状况也十分重要。例如在某个地铁站内,人们把车站周边过去的照片和地图等烧制在墙面上,让上下车的旅客了解周边的历史。


横滨市的宣传单


横滨市营地铁元町中华街站站内


在历史悠久的古城中,人们可以通过残存的旧武士住宅的房屋排列感受历史,当地居民们也会因此感到自豪。与之相对,新城由于建在未经开发的地区,因而很难有前者那样为人称道的历史。但在很多地方随着挖掘,会逐渐有遗址被发现。因而有些地方自治体和NPO组织通过主办例如“寺院环游漫步之旅”等活动,让人们对身边的环境重新认识,从而提高他们对当地的关注度,于是我们也就可以期待场所依恋的产生了。


城市中拥有存放记忆的地方


认知维度上第二部分内容,是城市中拥有可供人们存放记忆的场所。即使城市中没有众人皆知的历史故事或遗产,只要有居民生活的小插曲,例如小时候曾经和谁一起走过河边的林荫道,在湖畔边上和哪个人聊过天,等等,那些与回忆相关联的场所存在于城市中,便会加深人们对那里的依恋之情。那样的地方将具有唤起探访者回忆的机关。因此,城市理想的状态就是可以让人们亲近空间,存放记忆,让人可以回想起一段段快乐的往事。


有历史气息的金泽街貌


让人联想起过去的回忆


留下自身记忆片段的地方


城市宜居程度的评价


认知维度上第三部分内容是关于城市宜居程度的。人们常说无论什么样的场所,居住时间长了就会喜欢上它,所谓的“久居为家”,可是果真如此吗?居民们一早起来去上班,晚上回到家中只剩睡觉的“睡城”,作为居住地来说恐怕得不到很高的评价。如果在城市里建设了必要的配套设施,那里就不会是一个单纯的睡觉场所,而是一个可以生活的城市了。可见,延长在城市中的停留时间,是对城市在心理上形成牵挂的关键。


为了让人们在休息日里也愿意在自己居住的城市中度过,城市中还应具备图书馆等公共设施,以及绿化程度高的公园和草地等空间。另外,住所附近美味的面包房、别致的餐厅也是城市必要的配套设施。


在法国,大规模工厂制造的廉价法式面包,在超市里销售时吸引走了大量顾客。据说由此有人感叹而呼吁“吃在自己街区面包房中烤出的手工法式面包。”在日本,市内既有商业街与郊区新建的大型商场争抢客源成为热点话题之一,我们期待着即便是新城区,如果具备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等公共设施,以及面包房、餐厅等齐全的配套设施,而产生相对于其他城市的骄傲感,也会由此产生对城市的眷恋。


可以随处涂鸦的沙土


广场美味又舒适的餐厅


有特色玩具的公园


可以进行球赛的宽广草地


城市邻里间的协同


最后则是行为的维度。如果居民们为了让自己居住的城市更加安全舒适,自发地朝着某个目标而共同努力,那么这个过程便会与对家园眷恋的形成联系在一起。例如,城市清扫、治安巡逻等日常活动,定期的防灾演习,以及参与准备一年一度的地区节日等活动。分享和继承这些活动中的辛苦和快乐增强了对城市的归属感,邻里间的感情也就逐渐形成,进而培养出了对家园的眷恋。


在迎来高龄化时代的今天,地区环境维持和管理的志愿者活动便可以成为退休者活跃的场所。然而,从一次针对地方志愿者组织的调查来看,这些组织的运营有着相当大的难度。例如,即便成为会员,一旦实际开展的活动同入会时的期待不一致的话,人们也不会长期持续下去。今后,还需要通过在布告栏和网页上详细介绍活动内容来募集参加者。


根据各地区情况不同,一年一度的节日和祭祀活动可能持续数周。博多袛园山笠便是一个例子。它从7月1日开始,持续到15日的最高潮即追山车活动为止,在市内都可以看到静态的山车,而10号以后,在城中各处还会出现肩扛的移动山车。在此期间,整个博多都和扛车手们一起呼吸着周围热烈的空气。身着全套水法服的扛车手们与向他们泼水的人们一道,让城市的整体感和凝聚力得到增强。


横滨市的宣传单


正在清扫社区的志愿者


专题

楼梯间的集体留言:

对商店的留恋


某座百货商店因老化严重而决定改建,被拆除前,人们策划了一场活动:商店人员将建筑物一至六层楼梯间墙壁开放作为“涂鸦角”。


虽然这家商店多被称为“百货商店”,却不知从哪里散发出“杂货铺”的气息,从家用电器、日用品到生鲜食品一应俱全。因为那里离车站较远,60多年以来客源一直限于周边居民,也就和他们形成了非常紧密的联系。也许是由于充满手工气息的指示牌和气氛等原因,就算是初次到访的人也会感到怀念和亲切。


虽然叫作“涂鸦角”,但是因商店即将休业而感到惋惜的人们所留下的寄语,更像是毕业分别时刻留言簿上的话语和图画。在那里,有店里做的小菜、顶层餐厅的和式那不勒斯面、圆筒冰淇淋等难忘的菜品,有祖孙三代多年的回忆,有送给一直以来关照大家的店员们的话,有送给店里的话,还有以前经常光顾但现在已经搬到远处,此次听到改建的消息专程来访的人们的留言,说到改建后还会继续光顾。


这些留言中包含的,不仅是对建筑这个具体事物,更是与在那里工作的人们一起培育出的眷恋之情吧。


对于某种环境或者建筑的眷恋常常是在它消失的那一刻,人们才会感受到这份情感的存在。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居住的城市,发现一些自己不想失去的地方,然后重新认识它们对于自己的重要性。


因为陈旧将被拆除的店铺的入口


店家为“涂鸦角”准备的蜡笔


楼梯间“涂鸦角”的墙壁上布满了人们的寄语和图画


识别二维码,马上购买本书



排版:赵大伟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