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园20分钟”疗法,有多“治愈”

舒雯 当代江西
2024-09-28

“公园20分钟效应”不仅是一个情绪转换的出口,也承载着人们对一座公园乃至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


今春以来,“公园20分钟效应”持续引发热议,网上频频晒出各地的公园攻略帖,隐隐有各地公园大PK的意味。
这一源于某杂志一项研究的概念,认为人与大自然接触有助于降低人体应激激素水平,20分钟至30分钟对于缓解压力的效果最为显著。
“公园20分钟效应”真的管用?到大自然里去“班味儿”的生活方式为何如此受年轻人欢迎?这对我们当前的公园营建工作提出了怎样的期许?
身边的公园成为居民日常闲暇放松的好去处。作者供图
会心处不必在远
“人就应该待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某社交平台发起的“逛公园才是正经事”的话题,引发众多网友跟帖。而带有实验性的“不花钱过周末”活动,更是引发了年轻人对休闲生活、反向消费以及公共空间的思考。
“20分钟”不多不少,对“打工人”还挺友好。
在忙碌的间隙上公园“遛”一下自个儿,拥抱一棵参天大树,躺“坪”放空一小会儿,看看公园里的新鲜事,你会发现真正能治愈精神内耗的不是“二舅”,而是在与大自然的互动中激活蕴藏于内心的无限生机。
无论是“网红”公园,还是有着几代人共同记忆的老牌公园,总有全新的“出片”视角,成为年轻人眼中更有性价比的“轻旅行”和“微度假”方式。
在江西,越来越多的城市公园向市民开放共享,公园草坪、林下空间以及“荒改绿”空地等处处可游憩,满足市民亲近自然、休闲游憩和运动健身的新需求、新期待。
美秀娇甜的赣剧走进公园演绎“游园惊梦”。作者供图
以“公园”为关键词进行本地化检索,各种“打卡贴”刷之不尽。“到云碧峰‘吸氧’去!”每到周末,与上饶城区仅一河之隔的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就成了上饶市民赏玩休憩的好去处。
无论走“好汉坡”还是“懒汉坡”,到达顶峰只需30分钟左右,在葱郁的山林间“森呼吸”,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尽览饶城之美。
南昌象湖湿地公园的紫藤花、九江天花井国家森林公园的樱花等,在今年赏花季也陡然成为“宝藏”发现。赣地最常见的樟树花、柚子花等香花则给广大市民带来了“吸花”的快乐,吸上半个小时回家,顿觉身心愉悦。
公园里还透着不加修饰的美好生活气息,这或许是年轻人最为之心动的原因。
走进闹中取静的新余抱石公园,就能听见弦歌阵阵,老年人组建的自乐班子,在长廊里拉二胡、唱采茶戏,怡然自得。各地公园里,年轻人打八段锦、练森林瑜伽等,成为一种“朋克养生”的生活方式。
近在身边的绿色空间让长期处在喧嚣中的市民感受到生活中的“小确幸”。城市休闲空间、生态廊道、邮票绿地等“家门口的好去处”,在为城市生态增添绿色与活力的同时,也满足了全龄段市民日常游憩健身需求。
从国家公园到口袋公园,随着城市更新水平的提高,各类公园之间已形成互为补充的关系。公园的内涵性质、类型特色、承载功能也在不断丰富。民公园、郊野公园不一定是大景区的“平替”,其本身也可能目的地化。

公园草坪音乐会为周末享受户外休闲的市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游园体验。作者供图

从公园窥见城市温度
在社交媒体上,融合了休闲、运动、文化、社交属性的城市漫步Citywalk成为近年来的一个高频词,从Citywalk又衍生出Cityride、Cityboat和Art Walk等,而公园正是Citywalk的活力节点之一。
“公园20分钟效应”不仅是一个情绪转换的出口,也承载着人们对一座公园乃至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
近年来,公园的营建理念随着城市发展在不断迭代升级,不再是孤立的盆景式打造和相对单一的功能,尤其是绕水连城的绿道让城市与公园群有机融合,营造了更高质量的市民休闲、健身和娱乐生活。
公园带来的“治愈价值”,还体现在人性化服务上。“有直饮水实在是太幸福了,补水成了一件轻松的事。”一位跑友为赣江市民公园的直饮水点赞。第三卫生间、母婴室、便民雨伞、微波炉、失物招领等便民服务设施的设置及维护是否到位,尽显城市温度。
在城市管理愈发精细化的今天,还有一些关乎游园安全、舒适和便捷的细节,近乎常识、可感可知又易于被忽视。
市民骑行游走城市绿廊。作者供图
例如,早年间在公园和绿化带引入枸骨球等“带刺绿篱”是全国普遍采用的做法,确实起到了美观和安防隔离效果,而随着市民文明素养的提升,这类“撩人”的有刺植物已逐渐淡出了公园。主园路两边也避免选择带刺和硬质叶片的丛生型植物,防止视力不好的中老年人和儿童在游园过程中受到意外伤害。
小游园中铺设颇有韵律感的汀步,也是园林造景中常见的手法。但市政养护部门在对城区绿化巡查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汀步两侧的草坪反倒被踩秃。他们观察后发现,这些汀步跨度间隙不便于行走,而且步石高出地面较多极易成为“绊脚石”。
于是管理部门对汀步进行了调整,并使其与种植土表面接近齐平。还有的地方台阶高度设计不合理,令行人感到吃力,类似问题都可以举一反三发现并整改。
还有专家提到,在居民家门口的城市休闲空间中,如果采用呈线性分散布置的座椅,就与小群体交流休憩的需要不相符,需要做合理配置。同时,围绕“一老一小”两大游憩空间使用人群,则应增加老年人、儿童等家庭型使用者可以利用的设施等。
一方方“城市绿洲”为市民提供了更多游憩之地。作者供图
探索公园的无限可能
“春日盛开缕缕雪柳,夏日有映日荷花,秋日有梦幻般的粉黛……在这里看书,时间都慢了下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在南昌艾溪湖美书馆看书的感受。对于不少市民来说,一间公园里的共享书房,更像一处“精神飞地”。
如今,公园越来越发挥着城市会客厅、城市健身房的功能。隐于郊野、筑于水滨,有藏书,有名家,有高颜值的阅读和社交空间,南昌艾溪湖美书馆、瑶湖书房等公共文化空间,已成为人气聚集地,来此看书和参加活动的市民络绎不绝。
在八一公园,有一个听障人士手工创业市集。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市民都可以看见乐观向上的听障朋友在这里练摊,展示他们创作的精美手工艺品。这也是城市公园运营的有益探索。
去年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曾特别提到,让修鞋、缝补、配锁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地回归日常生活,让适老化服务、休闲娱乐等设施更加丰富,使居民生活消费更便利。
与此同时,为满足市民休憩停留的各类需求,不少公园着力改善“重建设、轻运营”问题,进一步完善功能性设施,打造公园消费新场景,推动低端业态转型升级,实现从传统市政公园升级为高品质社交、文旅目的地。
江西省首条示范性样板绿道艾溪湖绿道上人来人往。作者供图
在南昌艾溪湖北路公园群之间,新打造出一条“主理人街区”,一经亮相就吸引了诸多年轻人打卡晒照。该项目探索把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创意经济引进公园,重构公园消费场景,引进精致餐饮、茶咖酒馆、潮玩文创、宠物服务等个性化主理人品牌40余个,打造自带社交属性的公园爱好者新磁场。
公园带给置身都市丛林中的人们一片回归自然的乐土。在城市公园“进化”的过程中,公园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在进一步彰显,展现出“公园+”的无限可能。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人们为什么爱上“骑游夜跑”

陆川首部舞剧!看点泪点齐飞!这部剧魅力何在?

唯一见证新中国诞生的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南昌文旅:从“上新”到“上分”

名为《岳阳楼记》,写的却是鄱阳湖?

被央视点赞的“大思政课”如何炼成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当代江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