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速递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中大学报社科版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9-2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
第61卷(总第291期)2021年5月15日出版
双月刊1955年创刊

目    录


中山大学学术名家访谈

哲学思考永远在路上
——冯达文教授学术访谈
冯达文,冯焕珍


词学研究
栏目主持人:彭玉平
檀郎与谢娘
——论唐宋词中的类名现象
张仲谋
经典、范式与文本
——《笠者词稿》与清代陈维崧词的经典化
冯 乾
东洋词境:晚清民国时期中国词人的异域创造
夏令伟
晚清民国报刊与李清照的接受
刘晓丽


“发荣”之象与“滋长”之意
——东北沦陷区长篇小说论
陈思广


大华语视角下的汉语研究
主持人:邓思颖
从“大华语”的角度谈语言融合、语文政治化与语文教学
[新加坡]周清海
世界汉语与汉语世界
李宇明
全球华语语法研究:以“扎根”为例
邓思颖


敦煌六朝写本与《十诵律》的翻译与校定
王 磊
日本汉学家松平康国的对华认识及其政治倾向
孙宏云
近代中国招商投标包税制度探析
柯伟明


“古今家庭与中华文明”专题
主持人:陈建洪
如何理解儒“家”的当代复兴?
陈建洪
“亲亲”而“分封”:“天下共主”之成败
——公羊家政治哲学一个基本原则的使用与效果分析
余治平
以年龄为基础的家庭正序:辩护及其限定
汪 沛,[加]贝淡宁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时代金融与房地产研究
主持人:才国伟
我国房地产部门的信贷挤出效应:异质性影响和作用机理
才国伟,吴裕晴
中国房价与家庭消费关系的主导机制识别
——基于生命周期模式的证据
杨锐锋,何兴强
房价预期与中国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研究
徐淑一


双循环背景下都市圈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孙久文,宋 准
中国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空间策略互动性和门槛效应
禚铸瑶
中国多元城镇化路径对主观阶层认同的影响
王 军


编后记

论文摘要

哲学思考永远在路上
——冯达文教授学术访谈
冯达文,冯焕珍
 要:冯达文先生是中山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也是国内外知名中国哲学史家。他将“在信仰中成长”与“在理性中求进”的人生经验化为“以学术研究来支持价值信仰,用价值信仰来引领学术研究”的学术宗旨,依此从事中国哲学的教学与研究,不仅以理性化、知识化的形式很好地诠释了古代中国哲学家以直觉方式建立的价值信仰,而且在中国哲学的起源、孔孟思想的阐发、老庄思想的定位、汉唐宇宙论的发掘、明代儒学情本论的表彰等方面独标新见,在中国哲学史界具有独特的影响。更为难得的是,其研究都本自亦归趣于对人类健康生存与发展的深切关怀。
关键词:哲学;中国哲学;信仰与理性;平衡与张力


檀郎与谢娘
——论唐宋词中的类名现象
张仲谋
 要:古典诗词中有名姓的人物,有专名与类名之分。生活中实有人物之名为专名,类型化的人物名字为类名。先唐诗歌中的孟姜与罗敷,或为类名之始。在唐宋词中比较常见的男女情侣之类名,就是檀郎和谢娘。伤春、伤别是唐宋词的基本主题,檀郎与谢娘的对应关系亦成为固定搭配。绮怨是晚唐北宋词的基本调性,同时也可以作为谢娘形象的审美特征。檀郎、谢娘等类型化人物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音乐文学的产物。其类名之形成,虽然不无历史人物的因缘附会,但主要是出于审美效果之考量。之所以是谢娘、萧娘而不是别的姓氏,应是出于音韵声情之考虑。谢字、萧字,为小口形、细声韵,其音轻柔圆润,听其声即有要眇宜修之美感,即可感知其窈窕淑女的温婉形象。而同样作为男性情郎之类名,檀郎似乎总是在恋人闺帏耳鬓厮磨、风流调笑的“暖男”角色,而阮郎则因袭了传说中的冶游元素,始终是一个漫游不归、春尽不还家的荡子形象。
关键词:唐宋词;类名;谢娘;檀郎


经典、范式与文本
——《笠者词稿》与清代陈维崧词的经典化
 
 要:清词经典化是清词研究的热点,而陈维崧是清词创作的最重要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对陈维崧词的经典化是清代词学的重要命题。通过考订乾嘉时期的稿钞本《笠者词稿》,可知该书作者为凌立仁,其创作模式较多效仿陈维崧《湖海楼词》,由此印证了陈维崧词在清代的接受与经典化过程。
关键词:笠者词稿;凌立仁;陈维崧;经典化;稿钞本


东洋词境:晚清民国时期中国词人的异域创造
夏令伟
 要:晚清民国时期,词境由域内向域外延伸成为词史发展的重要现象,而东洋词境堪称其中意蕴丰富且极具价值的方面。此期中国赴日词人或出使,或留学,或旅居,目的不同,身份亦殊,导致他们的创作意图与创作心态以及由此生成的东洋词境格外复杂。东洋词境的“身外之境”集中于对东洋山川、民俗与新生事物的描摹,而“身内之境”则普遍隐含着“异国—祖国”的情感结构。由于中日关系的变动、群体选择的歧异、词学宗尚的异趋,“异国—祖国”的情感内涵与呈现存在着变化与差别。东洋词境是晚清民国时期中国词人异域创造的结晶,是词人创作进境与转境的重要表现,是对中国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大力弘扬。
关键词:东洋词境;晚清民国;中国词人;异域


晚清民国报刊与李清照的接受
刘晓丽
 要:受新思潮和新媒介的影响,晚清民国对李清照的接受呈现出新样貌。晚清民国报刊上大量原生态的文献资料证明,李清照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崇,甚至被塑造成女性启蒙的典范。报刊从叙事模式上嫁接女权宣言,从思想内容上强化其爱国情怀和不畏强权的个性,从道德评价上洗白其再嫁的污点,从图像传播上昭示其高洁人格,以此塑造李清照女性启蒙典范形象。相较于其他古代才女,李清照确实具有被塑造成女杰的潜质,其人其文所具有的特质亦自证了历史选择的深层动因和合理性。这是时代思潮感召下五四知识精英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李清照接受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转折点,也为其在后世的接受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李清照;报刊;接受;女性启蒙典范


“发荣”之象与“滋长”之意
——东北沦陷区长篇小说论
陈思广
 要:得益于《大同报》与《新满洲》的长篇小说征文而有所谓“发荣”的东北沦陷区长篇小说,定型于征文所倡导的中心意识及获奖作品的导向意义,其“滋长”之意亦运行在日本及“伪满洲国”所限定的文学轨道上,只有极少数作品与之保持距离,这使得东北沦陷区长篇小说大多具有浓烈的殖民意味。只有极少数作品反映了一代青年的时代症候,令人感到“伪满洲国”众多青年精神上无所依托,时时处于一种令人绝望的孤独与幻灭感中。这一“发荣”之象与“滋长”之意使得东北沦陷区的绝大部分长篇小说成为文化伪劣品(甚或剧毒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只有极个别作品显示出一定的文学史意义。这也是由东北沦陷区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所决定的。
关键词:东北文学;东北沦陷区;长篇小说;发荣;滋长


从“大华语”的角度谈语言融合、语文政治化与语文教学
[新加坡]周清海
 要:华语的国际化是必然的趋势。在中国或者其他华语区学习华语的人,二三十年之后,可能在不同的华语区生活,流动。为了面对将来的发展,我们现在的语言研究、语文教学,要考虑如何配合这个发展,如何调整我们所关注的重点。华语区之间应该建立更密切的关系,促进华语区之间的交流与了解,让不同的华语区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充分参与各种交流等等,都是应该深入考虑的问题。考虑这个发展的前提和设想,以下相关的三个问题值得讨论:1. 华人的迁移和语言的传播与融合;2. 应该避免将语言文字政治化;3. 语言研究和语文教育的调整。
关键词:语言融合;语文政治化;语文教学


世界汉语与汉语世界
李宇明
 要:俯瞰世界,汉语是个大家族。方言、海外方言、普通话、地域普通话、台湾国语、华语、大华语、少数民族的汉语学习与应用、民族普通话、汉字文化圈的汉语汉字问题、传教士汉学、专业汉学、中国学、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汉语的外语角色、国际社会的汉语应用等,构成了林林总总的汉语变体和汉语现象。它们之间的语言关系错综复杂,带来了因研究视野扩大、研究汉语的参照系变化所出现的若干学术问题。用世界眼光来看待汉语,是在“全球英语”研究背景下进行的。人类其他语言,如法语、西班牙语、俄语、德语、阿拉伯语、日语等,也都需要有全球化的研究视野。用世界眼光观察人类语言和语言生活,是一种新的学术趋势。
关键词:世界汉语;大华语;民族共同语;作为外语的汉语教育;汉学;地域普通话


全球华语语法研究:以“扎根”为例
邓思颖
 要:根据“扎根”及物性的特点,可知及物动词“扎根”在全球华语不同地域有不平衡的分布。至于“扎根”后接介词的情况,也有差异。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可窥探全球华语的语法差异,并对建构大华语的语法理论有所助益。
关键词:全球华语;大华语;及物性;介词;语法学


敦煌六朝写本与《十诵律》的翻译与校定
 
 要:S. 797、S. 6661、BD03375三件六朝《十诵律》写本,其文本结构和内容与唐宋之后的藏经本均有很大的不同。结合《十诵律》的翻译史,这几种六朝写本为我们展示了鸠摩罗什译本的原貌,而现存诸藏经本则是经卑摩罗叉校改的新版本。罗叉在校改时根据自己所熟习的戒律胡(梵)语原本,对罗什译稿做了多方面的改动。敦煌六朝写本的发现对我们了解鸠摩罗什及六朝时期的佛经翻译有更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十诵律》;敦煌六朝写本;佛经翻译;鸠摩罗什


日本汉学家松平康国的对华认识及其政治倾向
孙宏云
 要:松平康国于1902年至1907年间先后受聘为直隶学校司编译处主笔和湖广总督张之洞的政法顾问。来华之前,他认为中日两国应该彼此互信,携手合作,共同抵御外侮,但日本应该引导与帮助中国改革,中国自身亦须发扬儒教的真髓,同时学习西洋的“格致”和政治制度。在华的经历则使他对中国越发感到失望和担忧,公然宣称“儒教衰于中国,而精神存于日本”。他赞成宪政,却认为孙中山、康有为等“有灭清之志,而无济民之意,不足相为谋”,更不慊于袁世凯的政治品德,甚至认为中国人极端自私的本性不适合于共和制度,因而支持以肃亲王为首的皇室复辟势力。在幕末明治时代来华的日本人中,像松平康国的这种对华认识具有普遍性,共同构成了近代日本对华侵略的思想底色。
关键词:松平康国;儒学;对华认识


近代中国招商投标包税制度探析
柯伟明
 要:包税制是一种古老的税收制度,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变中仍得以延续和发展,并发挥重要作用。根据选择承包商方式的不同,包税制有投标包税和认税(非投标包税)之别。清末民初投标包税制度逐渐兴起和发展,甚至一度大行其道,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逐渐走向衰落。招商投标包税是包税制发展进程中的一项制度创新,对标底、保证金与担保人及得标商的管理等均有明确规定,旨在保障政府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税收。在实践中,招商投标包税牵涉政府、投标商、认税商、商会、纳税商人之间的利益,引发了许多税收纷争,反而有碍于政府税政的推行。近代中国招商投标包税制度的兴衰反映出传统税收制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但因投标包税无法摆脱包税制的本质属性,最终在国家权力和行业利益的博弈中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关键词:包税制;招商投标;认税


如何理解儒“家”的当代复兴?
陈建洪
 要: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家”与家庭关系一直背负着一定的思想史骂名。当代中国学者,比如张祥龙与孙向晨,从不同的角度试图恢复“家”的名誉,强调“家”与“亲亲”意识对于中华文化复兴的根本作用及其对于人类生活的普遍意义。可以说,“家”意识与“亲亲”思想在当代中国已呈强烈复兴之势,其中儒“家”的复兴尤为突出。儒“家”之复兴从本体论、伦理学角度突出了“家”之温暖与柔情,而忽视“家”之社会关系(包括政治、宗教与经济等)的意义及其转换,则为其不足。
关键词:家;亲亲;个体;儒家;非儒家


“亲亲”而“分封”:“天下共主”之成败
——公羊家政治哲学一个基本原则的使用与效果分析
余治平
 要:周代的政制、礼法、宗庙、祭祀维系于血缘伦理,都与公羊家的“亲亲”原则相关联。“嫡长子继承法”是周人的制度创新,解决了夏商以来王权交接的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周王分封遵循“褒有德”,“尊勤劳”,血缘亲属优先,兼顾异姓战功。“封建亲戚”是对血缘关系的绝对信任,借助宗法力量而维护王权核心利益。周天子作为盟主并不拥有天下疆土统治权,只充当首领。柳宗元否认诸侯能倍加爱护封国之土田人口,其势力过大却挑战朝廷权威,乃至“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秦“失在于政,不在于制”,封建必将被郡县所取代。但分封制激活了地方,加速土地开发与人口繁殖,促进经济发展、文化振兴,催生贵族阶层,则也是事实。整个西周历代天子都把精力消耗在为“亲亲”确立制度体系、处理复杂血缘关系上,可依然有不断的亲亲相害,应该认真反省这种政治方式。
关键词:亲亲;封建;天下共主;柳宗元;政治哲学


以年龄为基础的家庭正序:辩护及其限定
 沛,[加]贝淡宁
 要:现代社会的家庭对于代际之间层秩的含混不清,导致了慈爱与孝爱的时间之流的紊乱。通过分析家庭这一传统共同体的现代困境,厘清慈爱与孝爱的界限,由此倡导慈爱与孝爱的不断重新发现与更新,并提出在具体条件限定基础上重建以年龄为基础的家庭正序。
关键词:层秩;正序;家庭;慈爱;孝爱


我国房地产部门的信贷挤出效应:异质性影响和作用机理
才国伟,吴裕晴
 要:本文利用1998—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房地产部门的扩张对工业企业信贷的异质性影响,并且从抵押贷款、政府干预和金融市场扭曲等方面揭示房地产部门对工业部门信贷挤出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房地产部门的快速扩张挤出了工业企业的银行信贷,而且这种挤出效应在与房地产部门关联程度较低的企业以及融资约束较强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中表现更为强烈。房地产部门的信贷挤出效应是抵押贷款机制所致,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和金融市场的扭曲。本文的经验发现为调控房地产、引导经济“脱虚向实”、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房地产;挤出效应;产业关联;政府干预;金融扭曲


中国房价与家庭消费关系的主导机制识别
——基于生命周期模式的证据
杨锐锋,何兴强
 要: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通过综合考察房产财富、房价、预期和未预期房价对不同年龄段有房和无房家庭消费的影响差异,对我国房价与家庭消费关系的主导机制进行系统的实证识别。研究发现:房价或房产财富与年轻家庭消费的正相关性,均显著大于中年和老年家庭;房价对有房和无房家庭消费的影响几乎无差异,与三个年龄段有房和无房家庭消费的影响也均无显著差异;未预期房价仅与年轻家庭消费显著正相关、且大于中年和老年家庭。上述发现拒绝财富效应和信贷约束效应的理论预测,支持共同因素效应的预期收入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仅房价上涨对我国居民家庭消费的促进效应是有限的,未来预期收入增长才是房价和家庭消费关系的主导机制,是促进我国经济良性内循环的重要动力。
关键词:家庭消费;房价;财富效应;信贷约束效应;共同因素


房价预期与中国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研究
徐淑一
 要:本文首先构建多期动态最优化理论模型,从替代效应和流动性约束效应的角度,分析房价预期对居民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并提出研究假说,然后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由各类资产的预期收益率、风险以及投资决策者自身的特质共同决定;第二,房价预期上涨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替代效应实现的,且随着房价预期上涨幅度的增大,替代效应的负向作用越强烈,而流动性约束效应仅在家庭拥有二(或多)套房的情况下体现。此外,上述影响机制对城镇家庭的解释较强,但对农村家庭则解释较弱。本文实证结论在改变风险金融资产定义以及考虑未来家庭资产配置情况下依然稳健。
关键词: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替代效应;流动性约束效应;Tobit模型


双循环背景下都市圈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孙久文,宋 
 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新时代的国内国际发展环境而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本文通过对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逻辑、理论内涵和区域问题梳理,结合都市圈的理论特性和实践特点,研究都市圈与“双循环”的关系,提出了都市圈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具体路径,分别体现在挖掘内需、激发创新、促进开放三个方面。最后提出新发展格局下建设都市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都市圈


中国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空间策略互动性和门槛效应
禚铸瑶
 要: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增强了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性和发展地区经济的积极性,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关系成为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课题。结合中国国情实际,提出了中国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特点具有空间策略互动性和门槛效应的假设。基于中国280个地级市工业企业数据,利用一类新的空间滞后门槛回归面板模型的估计技术,对中国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机制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税收政策存在显著的空间策略互动性,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劳均资本、市场流动性、对外开放度等因素对平均税负的影响程度各异,门槛效应突显。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空间滞后门槛回归面板模型,构建了其估计方法;研究了地区政府税收的空间策略互动性和门槛效应,解决了东、中、西部区域划分方法存在的内部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
关键词:税收竞争;空间策略互动性;空间滞后门槛回归面板模型;门槛效应


中国多元城镇化路径对主观阶层认同的影响
 
 要:户籍制度与城镇化过程中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流动,共同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多元城镇化路径。文章基于全国性微观调查数据,使用多元统计模型来定量研究中国多元城镇化路径对个体主观阶层认同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研究发现:首先,城镇化路径中自致性路径、先赋性路径、农民工路径、政策性路径四类群体的主观阶层认同呈现梯度降低的分布规律。其次,相比没有发生流动的农村居民,自致性路径、政策性路径和先赋性路径均对个体主观阶层认同产生显著的提升作用,农民工路径则对主观阶层认同产生拉低作用,但统计性并不显著。再次,不同城镇化路径群体中男性的主观阶层认同都要低于女性,这可能与“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文化模式有关。最后,多元城镇化路径对阶层认同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其中,自致性路径对女性主观阶层认同的提升作用更大,而农民工路径则对女性阶层认同具有显著的拉低作用。
关键词:户籍;城镇化路径;阶层认同;性别差异

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


推荐阅读

李胜兰|“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导语

招聘启事|中山大学关于公开招聘学报编辑部专业技师人员的启事


初审:宋宇
审核:詹拔群、周吉梅
审核发布:彭玉平、李青果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