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者手札 | 千禧学校——青色理念在学校中的实践案例

群岛小海豚 群岛大学
2024-08-26


群岛小海豚



改变教育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学方法与工具技巧层面的探索,还有赖于组织系统的支持和人的意识进化。何谓“人的意识进化”?作为学校,可以如何促成这样的进化?
 今天这篇“千禧学校”的案例从学校的教学实践和组织系统两方面对此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Enjoy reading~


 

千禧学校

——青色理念在学校中的实践案例


(本案例来源于群岛闪翻共学团翻译的《“青色学习”的探索历程》和三有PBL学院的联合创始人沈立岑的实地走访所得,经群岛大学重新编纂整理。)


“千禧学校”位于美国旧金山,是一所遵循“青色-进化”理念运作的新兴学校。学校的目标是协助11-14岁的青少年发展深层的自我觉醒和自我认知,协助学员们突破发展阶段,实现意识的进化。

 


学校之所以选择11-14岁这一特定的年龄层作为服务对象,是因为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正在经历激烈的转变,Ta们正在努力脱离原生家庭,创造个体身份,并且融入一个充满高压的社会环境中。

 

研究发现,在这一过程中大多数的青少年都要经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这与莱卢对组织发展阶段的研究不谋而合。

 

— 设想你在一个新行业刚开始一份工作,在最初的几周或几个月里,你可能首先会去学习“职场规则”,从你的领导和同事那里接受指导,你对这些指导的理解还很表面。

 

— 渐渐地,你会开始适应环境,并且理解在机构中制定决策的方式方法,学会了自己的生存之道,并且深知如何可以惊艳你周边的人,你也对如何展现自己的技能变得更加自信。

 

— 经过几年时间你会对从事的职业产生习惯,也许你会遇到再次的转变期。给同事留下深刻印象很好,但是你可能对何谓 “好工作”有了自己的理解。你可能会发掘出成长的新途径,可能通过公司,也可能不是。你开始思考如何从事你真正热爱的工作,如何不断学习。这时当你看到其他跟你一样想要成长的人,你自然会对他们产生共鸣。 

 


在这个假想的案例中,你刚好完整经历了一个青少年会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

 

归属阶段(我如何融入这个原生家庭之外的群体里?)


成就阶段(我知道如何打动Ta们)


真实性阶段(我有自己的意识、自信和能力来展现我的天赋)


唯一的不同是,对青少年来说,Ta们不仅在学习如何驾驭一份工作或者学校生活,而是在学习如何驾驭人生。


 

围绕“意识进化”构建的教学实践


千禧学校通过创造合适的挑战和经历,帮助学生们以自己的节奏产生真实的自我觉察,从而帮助他们构建起自己的思维和意识。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持续地自主成长,突破更高的发展阶段。当身边的成年人不再为学生们安排好每一步时,他们不至于陷入困境。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学生一直处于一个以成绩/成就为中心的阶段,而她身边的成年人将 “成就” 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那么这个学生可能会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而缺乏自我真实性和内在目标的追求,错失了找到自己内心所向、发挥最大潜能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成长中的挑战是持续不断的,因此只要学生准备好应对挑战,Ta们的成长就可以是持续的。我们不想人为地加速学生的成长。
 
事实上,学校根据过往经验发现,学生必须先体验和经历每一个成长阶段,达成该阶段的发展目标,形成当下对世界的理解(或者叫“世界观”),然后才能开始意识到这个阶段的局限性。
 
为此,千禧学校创建了一个“青少年发展框架”来梳理上述的每一个阶段,并希望能够把它作为开放的资源不断更新。框架上列出了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发展目标”和“世界观”,也会列出每个阶段会出现的“挑战”。

(来源:www.millenniumschool.org)
 
随着学生的成长,他们会逐步向着更高阶段发展,并不断整合此前形成的世界观。当一个学生遭遇了创伤性经历时,就会停留在较低的阶段,抱持着“固化”的思维模式和自我意识。此时学校要做的是构建一个完全接纳的安全环境,同时设计一些“挑战”适时触发他的自我觉察,打破“固化”的思维模式和意识,向下一阶段进化。

为此,在千禧学校的日常教学实践中囊括了一系列的“挑战”来帮助学生成长:

——每周五个工作日中有四个工作日的上午,学生们都在进行跨学科的小组项目式学习(PBL)。千禧学校非常强调项目的真实性,认为只有解决真正的问题才能获得真实的成长。学生们会在项目中学习团队协作、时间管理、问题解决能力等重要的软技能。

(七年级导师在进行项目规则讲解)
 
——剩下的那一天,学生们走出学校,在旧金山参加职业见习、实验室走访、社区公园共建等社区活动,在真实世界中践行“社会化学习”

——千禧学校的一学年有五个学期,学校在学期间设置了“间隔周”,鼓励学生去做完全不同的事情,例如参加创客挑战赛、组织班级远足、举办模拟竞选等,让学生有机会扩展对世界的认知。

——在所有的“挑战”活动中, “讨论会”或许是触发学生意识进化最有效的方式。每周三是固定的“讨论会”时间,通常分为两部分:全体咨询会+圆桌社群讨论会,团体咨询会是全校同学在一起(千禧学校的学生人数不超过75人),而“圆桌社群讨论会”类似小组社群共学。每个“圆桌”社群由1个导师(千禧学校没有“teacher”这个称呼,而是称为“guide”)和12个左右的学生组成,社群里的学伴将在未来三年里始终在一起,深度陪伴彼此成长。
 
(圆桌讨论会时间) 
 
“讨论会”的内容一般分为两类:

第一类,讨论和学习不同的公共话题,比如“如何解决冲突 ”或是“最近发生的校园枪击事件”;

第二类,分享最近感受到的张力(tension)。有一位导师说,这个团体里的每个人都像一个感应器,会不断地感受到社群内部的“张力”,并及时提出讨论。


在“讨论”甚至激烈“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习到如何更好地倾听,如何提出建设性的挑战,并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同时这也是对自我意识的觉察训练,在多元观点的碰撞下,提升自己思考的维度和视角,形成开放进化的思维模式和自我意识。

 

围绕“青色”理念构建的组织系统


正如顾远在《好的教育是什么颜色》一文中所说的那样,基于 “青色” 理念的教学实践活动想要持续开展并产生长久的效果,还要有基于 “青色” 理念的组织运作系统来支持。

01 没有低效的行政岗位


不同于传统学校里教学、教务、行政条块分割的层级式管理方式,千禧学校致力于把学校建立成为一个紧密的社区,他们称为——Living Village(“共生村庄”)。在一个村庄里会有很多不同的角色,就像一个小社会。千禧学校也非常强调每个人都要在生活的村庄里承担相应的服务性角色,在这里没有专职的后勤人员。比如学校里没有保洁员,学校的全职人员和学生们要轮流承担打扫的责任,也会轮流负责烹饪午餐。
 
不止没有后勤人员,千禧学校还没有专职的人事。要招聘新成员时,现有的全职人员会主动承担起招聘的角色,临时“涌现”出负责招聘的工作圈。在青色组织里,没有固定的“岗位”,所有的角色和职能都随需求而不断变化,每个人都可以承担多重角色,当招聘任务完成后,这个临时“涌现”的工作圈就会自动解散。
 
在对学校事务的参与和贡献中,每个人都能真正地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一份子,激发起内心的胜任感,获得同伴的认可。联结感、自主感和胜任感在心理学自我决定论中被认为是激起内在动机最重要的三种需求。


02充分的自主权和信任


预算审批是传统组织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千禧学校的一位 STEAM 导师回忆说,原来在公立学校时,每次为不同项目采购原材料都是一场噩梦,不仅要提前几个月向上级申请才能下订单,审批的流程麻烦到后来她都不想报批了,或者索性自己垫钱买。到了千禧学校后,学校为每个导师都配备了公共信用卡,甚至学生都能参与部分预算管理的工作,采购变得非常高效。他也因此感受到了学校对每一个人的信任。 

03 以“圆桌社群”为单位的组织结构


还记得前文提到的“圆桌讨论会”吗?在千禧学校,除了以班级、年级为单位之外,“圆桌共学社群”是学校里非常重要的组织结构,而且不只学生间有这样的共学社群,学校的全职人员之间也一样。

很多人来到千禧学校前,从未接触过青色组织,都需要重新学习、适应新的组织形态。学校所有的全职人员都有自己的“圆桌”社群,包括CEO,而且CEO与其他人完全是平级的。每个月有半天的时间,学校的全职人员会在一起共学讨论,他们共同学习如何使用非暴力沟通来和其他方法来梳理议题,练习如何通过展示和观察让自己全情投入,还发展了各种自我管理技巧。 

04 青色组织”的理念如何传递给学生?

 
学校不会把“什么是青色组织”、“怎么运营一个青色组织”,这些很难消化的信息直接告诉学生们,而更希望他们在体验中自己感受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导他们使用青色组织里相关的决策机制。
 
比如,在曾经有同学提出“可不可以带狗来学校?”千禧学校的CEO Chris就借这个机会,向同学们介绍了青色组织里的“建议流程”(青色组织里最常用的一种决策方式)。
 
我们传统的决策方式无外乎这样两种:A 由一个有权威影响力的人制定;B 由多数人达成意见一致。

在青色组织里,遵循的“谁发起谁决策”的方式,发起者在决策前可以咨询他人的意见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判断。通常发起者会咨询“受决策影响的人”和“对这个决策有经验的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只是意见,仅仅作为参考,决策权属于发起这件事情的人。
 
这个例子中的女孩,首先在学生中分发问卷,收集反馈,重点关注有没有对狗严重过敏的情况,接着,她写了一封告家长信,发送给所有学生家长,收集他们的反馈。然后,她把狗带到学校一天进行测试,并再次收集学生们的反馈,并根据整理分析所得的数据,进行下一步的方案提议,决定是否需要制定相关规则等等。在整个过程中,Chris会不断提醒女孩“建议流程”的意义,即女孩是最终的决策人,她可以收集问题相关方的意见,纳入考虑,但不需要征得所有人的同意,才能进行决策。
 


真正的学习,是无处不在的,这也是“社会化学习”的意义。关键是教育者能否及时抓住这些“涌现”的机会。以这个女孩为例,当她提出 “可不可以带狗?” 的时候,她的导师如果用简单的 “是/否”来回答,可能就没有接下来这一连串美好的学习体验了。正因为导师真正遵循“青色”的理念,以平等的身份,充分尊重了她提出的问题,并为她接下来的探索和学习提供了必要但又恰当的引导,才从一个问题的提出,生长出来了一次真正的学习。
 
而这样的时刻,又被错过了多少呢?
 



“千禧学校”将自己称为探索青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实验室“,他们仍在热切地探索,在青色组织的环境下,11-14岁的青少年们还会学到什么。在他们看来,青少年具有无穷的潜力,他们会受到周边环境以及身边成年人很大的影响。当教育者能学会构建起安全的场域和环境,更高屋建瓴地去示范和指导,青少年们所构建出的意识进化或许需要成年人用更长的时间去发展。
 


 
读完了“千禧学校“的案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欢迎在留言区告诉小海豚哦。
 
 

了解青色理念在教育中的实践:
群岛 | 好的教育是什么颜色?——青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了解更多详情千禧学校信息:
Aha | 又是一所了不起的学校
三有PBL美国行|走进Millennium School---青色学校




 群岛大学


        教育创新是一条不容易走的路,我们希望通过记录并分享教育创新者在通往教育3.0过程中的观察、实践和思考,让读者从中获得前行的动力、思维的碰撞和实践的启发。


在群岛,我们共创学习之道

在群岛,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群岛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