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2018压轴到2019开年,现实主义已成市场“最强音”

宝华 光华锐评 2021-09-10

导语   

挥别过去的时候,那些陪我们一起走过的影视作品,总是最具共鸣性的记忆符号。每逢跨年之际,透过各大卫视重点谋篇的压轴以及开年之作,我们多少能窥探出相当一段时期内的流行风向。


《大江大河》的爆款热度还在持续走高,同样由正午阳光出品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又以出色口碑实力圈粉。根据各大卫视的新年排播计划,唐嫣主演的《格子间女人》、周冬雨搭档罗晋的《幕后之王》、姚晨携手的倪大红《都挺好》等聚焦都市职场人群的作品,已经或将陆续与观众见面。


昔日“流量”与“IP”争相喧嚣的景象,悄然远去,整个行业逐渐走出浮躁,回归到创作初心和制作本源,从“飘在半空”落到“脚踏实地”。从2018压轴到2019开年,现实主义当道、内容品质为王已成大势所趋。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明确鼓励以“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坐标,进行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的创作。如何打造更多“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优秀作品,是时代之问,是观众之需,是每一位创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讲述双门洞岁月情怀的《请回答1988》,连续几年都在中国网友中风靡,并被奉为“一部难以超越的韩剧”,豆瓣评分高达9.6。


它不华丽、不狗血、也不梦幻,就是这样一部主打亲情、友情、爱情的朴实之作,让对于1988年的历史不甚了解的韩国年轻一代,甚至存在文化、历史差异的中国观众,都追到欲罢不能。以至于无数网友发问,中国什么时候能拍出自己的《请回答1988》?


摩拳擦掌的制作公司不是没有,但东施效颦注定悲剧。流于形似而丢了神似的跟风创作,遭遇观众一片吐槽——没有对历史的尊重和文化的思考,没有对生活的体察和人物的雕琢,没有火热的初心和品质的坚守,怎么可能唤起大众的共鸣呢?


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在过去的2018年尤其是年末似乎迎来了转机。


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纪念节点,一大批致敬改革开放、讴歌伟大实践、传递时代精神的优质作品贯穿全年,并在最近迎来高潮。以《大江大河》《外滩钟声》《那座城这家人》那为代表的一系列献礼剧,让大家感受到了阵阵暖意。


事实上,全新开启的2019年以及未来几年,主旋律献礼剧都将是市场的“最强音”,认真研究这股“请回答1978”精品潮,对于将来的创作无疑是有力的指引。

玩转“真香定律”

中国的“请回答1978”系列精品频现

2018年12月,荧屏迎来多部献礼改革开放的影视作品。


有一些作品大开大合,看得到历史的激浪,听得到时代的波涛,创作者将目光锁定在了改革先行者们的身上。王凯、杨烁、董子健主演的《大江大河》,他们饰演的角色分别作为国营经济、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代表符号,讲述了自1978开始的那一批弄潮儿如何在变革浪潮中探索、突围的浮沉故事。掀开金融改革面纱的《大浦东》、聚焦港口时代变迁的《江河水》,也都用小切口折射大时代的方式,晕染出一股史诗气质。


与之同时,一批弥漫着时代烟火的作品,落脚在家庭情感之上,讲述一群普通人如何伴随时光的洗礼,相亲相爱、历经沧桑、迎接美好。老上海弄堂里飘出的《外滩钟声》,唐山震后重建的《那座城这家人》,广西北部湾开发背景下的《北部湾人家》……这些作品里有父母爱情,有兄妹情谊,有邻里之间浓浓的人情味儿。苦中有甜,让人笑中含泪。


过去,我们一提到主旋律作品,一些观众先入为主的感受就是“宣教”“陈旧”“刻板”“乏味”。献礼剧在大小屏幕的扎堆,不仅没让观众觉得“无剧可看”,反而让他们惊喜不断、感动连连,直喊“真香”!


以8.9分拿下豆瓣2018年高分榜大陆剧第一的《大江大河》,可谓“后发制人”,不仅电视收视全线飘红,稳居榜首,一度双台破1,在三大视频平台也炙手可热,并在最近几日以单日播放破亿的成绩,强势领跑。这部作品划破了2018一整年的荧屏沉寂,以“看了都说好”的真金成色,成为当之无愧的“年度最佳”。


一部土里土气的年代正剧,是如何打动追求潮、酷、炫的年轻观众的?


《大江大河》制片人侯鸿亮表示,“年轻人都喜欢看偶像剧吗?不见得是。他们只是对看剧的要求比较高,因为他们被美剧、英剧、日剧、韩剧熏陶过,希望国内的影视制作水准相应地提高,不管哪个类型,他们觉得他们的智商被尊重了,我相信他们会接受的。”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的30部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剧,目前已播出大半。除《大江大河》外,《最美的青春》豆瓣8.4,《啊,父老乡亲》豆瓣8.0,《正阳门下小女人》豆瓣7.8,《那座城这家人》豆瓣7.3。


这类优秀的献礼作品在圈住传统电视人群的同时,又吸引了年轻网生受众,让久违的“合家欢”收视场景再度回归。在“圈层化”渐成趋势的今天,它们证明了有时代共鸣、有生活温度、有精神能量的优秀作品,依然可以成为“全民爆款”。

以“贴地创作”

引领价值回归,献礼剧迸发强能量

这几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一直积极倡导并扶持现实主义创作,将“聚焦现实题材,推出讴歌新时代精品力作”作为对创作的一贯要求。


同时,总局也明确鼓励以“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坐标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创作,启动“记录新时代”工程。


刚刚过去的2018年,被业界称为“高质量发展元年”。当献礼剧毫无疑问成为了行业的新风口,它们无形中也赋予了创作者以使命感和荣誉感。


当我们认真梳理这一批“献礼剧”,会发现“献礼”二字并没有局限创作范围,只要是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建设成就、百姓生活、精神弘扬为关注点的作品,都可以纳入其中。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硬框框”,那就是必须观照时代、观照生活、观照人民,必须脚踏实地认真创作。那些披着现实题材的外衣却悬浮于时代、悬浮于现实,甚至悬浮于人性的作品,一律被排除在外。


献礼剧“出圈”的背后,迸发的是“贴地创作”的惊人潜能。这些看似在政策的指导和要求下诞生的作品,回归了真实的生活、动人的演技和精神的传递,它让我们看到——一旦回归了内容价值,回归对社会的体察和生活的观照,回归对真善美的歌颂、对正能量的阐释,作品该多么有感染力。这类作品在传递社会价值的同时,同样能收获巨大的市场价值。


曾经,现实主义是中国电视剧最为重要的创作手法之一,并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在近年一度被冷落。那些投入奢华却内容空洞的古装剧、局限于“一己悲欢、杯水风波”的情感剧,还有以猎奇、低俗吸引眼球的“流量至上”之作甚嚣尘上,一手缔造了畸高片酬、拙劣演技、粗糙制作的市场怪像,但也终于造成了观众的情绪反弹,这些作品在过去一年风头直下。一些打着“剧王”期待的巨制,甚至惨变“炮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老实实创作、扎扎实实演戏的现实主义作品,再度迎来春天。


当然,并非所有的“献礼剧”都有口皆碑,仍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依然存在思维太陈旧、制作不走心、作品套路化的问题。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一定是长在现实的土壤之上的,这就要求创作者要胸怀时代和人民,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保持对社会和时代清醒并且精准的认识,更在美学表达和审美价值上不断创新。

备案数量连续三年提升

2019现实题材“再上一层楼”

2019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各大播出平台在内容布局上进一步向正能量、主旋律看齐,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制作公司也加大了对现实主义题材的跟进,势必造成“再上一层楼”的盛景。


来自“电视剧鹰眼”的数据统计显示,从2016年到2018年,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备案的当代剧数量逐年攀升,根据月均备案数估算,2018全年当代剧备案数在700部左右,独大地位进一步强化,整体呈现出主流地位强化、现实风格凸显、制作公司主推差异化的特点。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被视为行业“拐点”和“寒冬”的2018年下半年,那些“义无反顾”开机的作品中,关注精神需求的现实主义创作潮流分外突出。显然,现实主义题材已经成了安全系数更高、市场信心更足的类别。


从各大平台亮出的新一年度剧场片单来看,不乏知名导演、知名编剧的全新力作,包括执导过《甄嬛传》的郑晓龙导演首次执导的反腐题材大剧《拼图》,2017年度爆款《人民的名义》编剧周梅森再出现实精品《人民的财产》,高群书执导的《国家行动》,刘家成执导京味大剧《芝麻胡同》等。


今年备播的主旋律剧目中,也有《伞兵魂》和《尉官正年轻》这样的当代军旅题材剧,其中,《尉官正年轻》和《大江大河》同由正午阳光出品,在“正午出品,必属精品”的高期待下,本剧已是未播先热。


偶像挑梁的现实主义作品能否经受观众的审视,也是各方关注的一大焦点,其中,周冬雨、罗晋领衔主演的《幕后之王》将镜头对准中国电视人,聚焦综艺事业为原创点赞;赵又廷、白敬亭领衔主演的《平凡的荣耀》被视为“中国版《未生》”;相比之下,以姚晨和倪大红的《都挺好》、张嘉译和闫妮的《少年派》为代表的中生代戏骨主演的作品,则会考验他们的“电视收视缘”能否转化为“年轻粉丝力”。


最近几年,“爆款定律”仿佛已经失灵,我们已经不太能准备预判下一年的“最佳人气奖”到底会花落谁家,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观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结语

著名编剧宋方金说,“2018年是小年,是低迷的一年,是观望、等待、思考的一年。2019年我想会是影视界的大年,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品会涌现,电视剧与网剧的对抗、融合会更激烈,会更具张力与挑战。但只有交锋,才有高峰。”

如果说,以《大江大河》为代表的作品让我们重拾了对国产现实主义题材的信心,那衷心希望过去的一切皆为美妙的序幕,未来更加可期,不负热切希望。

往期精彩内容

慎海雄:加强传统文艺节目创新

卢新宁:提升“四力”,打造大评论

刘思扬:媒体智能化应着力提升“三大实力”

沈卫星:进军“主战场”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

金瑞国:博物馆是新文化的发生器

高长力:广播电视不会死,即使面临5G这样的重大技术革命!

岁末寒冬最冷的一天,中国电视开启5G春天!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