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钻进“通古斯卡M”内部 世界第一种弹炮合一防空系统

hawk26 hawk26讲武堂 2022-05-28

今天,让我们继续跟随摄影师在俄罗斯国家军事历史博物馆内探究坦克装甲车辆的内部。


这次我们要转进“通古斯卡”防空系统的内部,看看这种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到底有什么奥妙。上世纪60年代苏军装备的ZSU-23-4“石勒喀河”自行高炮,已经无法对付飞行速度越来越快的各种空中目标。上世纪60年代末,以图拉仪器技术设计局为主研制苏军新一代防空系统,“通古斯卡”防空系统1988年开始装备,是世界上第一种弹炮合一防空系统。


在实战中,苏军发现ZSU-23-4“石勒喀河”自行高炮除了能够对付空中目标之外,也能够有效消灭地面目标。然而其23mm弹丸已经无法击毁先进战机或直升机,于是苏联决定新一代自行防空系统采用30mm机炮。“通古斯卡”炮塔两侧各配备一门2A38双管30mm机炮,能够有效对付空中和地面目标。机炮旁边还有8枚9M311防空导弹,最大射程为10千米,极大扩展了其火力控制范围。


摄影师从顶部进入炮塔,这里有三名车组成员,分别是车长、炮长、雷达操作手。炮塔与驾驶舱并不连通。


可以看到炮塔内前部的设备已经拆除,可能是保密的需要。左侧为雷达操作手,他负责控制搜索雷达,操纵火控计算机,控制武器系统进行瞄准。右侧为车长,他负责指挥战斗,通讯联络,指示目标和敌我识别,选择机炮或导弹进行射击。由于电子设备的进步,体积明显缩小,车组乘员的空间相对老式的“石勒喀河”自行高炮来说更加宽敞。



车长身后是炮长,他负责雷达-光学瞄准,操炮射击,以及管理三防装置。地板上有旋转炮塔的手柄,可以在自动机构出现故障时,由炮长操作使用。


这是炮长控制的设备。

炮塔内前方就是这个样子,右侧是车长控制的旋转指挥塔。


车长指挥塔上的潜望镜。


照片下方露出一点点的就是炮长座椅,后面还有一个软靠垫。这个靠垫就是安装在炮塔两侧机炮耳轴上的。


炮长舱盖座圈内侧有这辆“通古斯卡”的标牌。


这是驾驶舱,可以看到驾驶员的方向盘非常特别。


坐在驾驶员的座椅上,前方是防弹玻璃覆盖的观察窗,这样的视野在装甲车辆里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


方向盘形状很有趣,左侧前方还有档把。仪表板功能齐全。


左侧舱壁上有个标牌。

左后侧照片,上方的是控制顶部舱盖开关的手柄,右侧是应急灯和小电风扇,电风扇的叶片是软橡胶的,不会伤人,这个电风扇的角度还可以调整。


驾驶员右侧是各种仪表,显得有点乱。


驾驶员右侧的这个是不是手刹?


底部的脚踏板。


有些奇怪的是,既然有了方向盘,为何还要保留控制履带的两根操纵杆?


驾驶舱内的仪表。


20世纪90年代中期,“通古斯卡”防空系统得到了升级,并获得“通古斯卡M”的编号。配备了新的雷达系统,配备新型PPRU-1M电台。此外,配备新型燃气涡轮发动机,工作寿命为300至600小时。战斗全重34吨,最大公路速度65千米/小时。



两门2A38M双管30mm机炮总射速达到5000发/分钟,俯仰角为-10~+87°,初速960米/秒,射程0.2~4千米。9M311防空导弹射程为2.5~10千米,可以弥补机炮射程不够的缺点。“通古斯卡M”可以有效对付时速在500米/秒以下的各种中低空目标。炮塔前部是J波段跟踪雷达,有机炮和导弹两种工作模式,最大跟踪距离13千米。


GM-352履带式底盘源于“道尔”防空导弹系统,该底盘可调节离地间隙。车体为焊接结构,液压机械传动,每侧6个双轮缘负重轮、3个托带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扭杆式悬挂。



2A38机炮采用水冷方式,电击发,两根炮管交替射击,相互补偿后坐,减小后坐力。每门炮的一根炮管装有炮口测速装置,另一根炮管安装细长的膛口装置,防止干扰测速装置。平时作战时,弹药车会伴随“通古斯卡”防空系统作战。如果没有弹药车的协助,重达55千克的9M311防空导弹就要车组用人力进行装载,不是不能做,就是比较痛苦。



炮塔后部是E波段搜索雷达,天线为抛物面型,不用时可向后折叠以降低高度。该雷达最大探测距离18公里,可同时提供目标方位和距离数据。



“通古斯卡”防空系统除了在车臣内战中使用过,在其它战场上并没有出现过,但其先进的设计理念还是对世界各国的防空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钻进T-44中型坦克 感受T-34接班人内部“宽敞”空间

钻进ISU-152自行火炮 如何搬起沉重的大口径炮弹?



本人是SC军事贴图区版主hawk26,为大家提供原创军事内容,感谢大家收看。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或搜索“hawk26讲武堂”微信公众号,可以关注收听,谢谢!

使用苹果的各位壕,请点这个赞赏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