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顾远及近 | No. 9 当无力感重重袭来,你的“生命之锚”会是什么?

顾远 群岛大学
2024-08-27

顾远及近 No. 9

当无力感重重袭来,
你的“生命之锚”会是什么?

又是“无力感”这个话题。

最近一段时间,已经很多次地有不同领域的伙伴和我聊起这个话题。不,准确地说,是最近半年,这个话题已经无数次地在我的生活里出现,在很多人的生活里出现。

还需要再一个一个数过来吗?F县事件、上海封城、四月之声、唐山事件...... 这些笼而统之的短语之下更包含着说不清的小事件,那是一个个普通人的命运,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到的愤怒、焦虑、恐惧、无力。

今晚,一位群岛的伙伴给我发来信息,告诉我一个人跳楼了,然后他的妻子也跳楼了,“加上唐山的事,我觉得好没意思啊”。

我回复了一句:“从这些我们并不愿意发生但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中,努力地寻找意义,这是我们仍保有自由的体现。”这是我在之前的一篇“顾远及近”专栏文章里写到的内容。

这位伙伴回复了一声叹息。

我突然意识到,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由各种社会事件带来的无力感重重袭来,已经大大超越了人们正常地承受力。过去靠着信念就能抵御这种无力感;现在,信念本身也需要力量去支撑,而这种力量只能来自于行动和榜样。

我于是分享了两个朋友的经历。

我有一个特别要好的哥们儿,北京封控期间,经常一个人骑着单车溜达,看看这“别样”的京城,和街边受到“疫情”影响的小店主们攀谈,体察社会民情,世间百态。

他还有一个我特别喜欢的活动:北京使领馆自由行,骑车挨个儿去各个使领馆打卡。很多使馆都公开打出了支持乌克兰的标语,他就拍照留念,还给我们做直播。每天他都精气神儿十足,努力让自己不被外界环境左右。

我还有一个朋友是一姐们儿。北京现在交通卡升级,各种个人信息一股脑地都给你搜集了,说是为了你的出行更方便。这姐们儿才不理这茬儿,直到现在也坚决不升级,大不了卡里预存的钱不要了,以后都是花钱买票。

这样的行动肯定会给个人生活带来麻烦,但就看你怎么定义这个“麻烦”。我这个朋友每次过闸机,都给工作人员普及一次公民教育,就当是行为艺术,也是信念坚守。

我还分享了一个截图,就不解释了。看到这么多人都还记着呢,我觉得特别踏实。


随后,我也反思了一下,面对重重袭来的无力感,我是如何应对的?

封控期间,我居家56天,总共只出过两次小区。这样的经历在我的一生中绝无仅有。要知道,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一直保持着频繁的差旅,流动和稳定交织的状态是我的生活常态,也是一种自我的生命选择。这么长时间被动居家,再加上层出不穷的坏消息和日渐恶劣的大环境,让我经常心浮气躁,情绪郁结难平。

这段时间,经历了一次微信号被禁用两周,一次炸群。原本给自己定了每周饮酒不超过两次的规矩,完全没做到,作为一个精酿爱好者居然连工业水啤都喝上了(也只能买到这个)。想要早睡早起的目标定了很久了,但是经常因为刷信息而耽误,因为刷到的信息而难以入眠。

好在有三件事情,我一直在做,它们成了我这段时期里坚定的“生活之锚”,一次次地抵挡住了重重袭来的无力感,让我不至于被环境裹挟,随波逐流。

第一件事情:运动。

最近这些年里,我一直保持着每天健身的习惯。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去上厕所洗漱,而是先做一组卷腹一组俯卧撑。这段时间,这种健身的习惯变成了每天傍晚固定的行动,从六点半开始,一群人隔着屏幕相望,伴随着热烈奔放的音乐,共同健身一小时:热身、健身、拉伸。

这个“云健身房”活动缘起自“群岛客”社群里自发涌现的“魔力块”,起初是为了陪伴因为“疫情”不能外出的伙伴们。因为主理人的认真负责,也因为这种陪伴确实是大家的“刚需”,于是很快便成为了每天的日常活动。

我发现因为有了这个活动的“锚定”,我每天白天的安排开始变得越来越有规律,心态也非常稳定,我会用六点半为截止点来反推一天的工作生活安排。也因为这个确定无疑的活动,每天不管发生了怎样让我身心俱疲的事情,我都知道到了那个时间,会有一些伙伴们和我一起做我们都愿意投入去做的事情。这带给了我一种强烈的确定感,和期待。

我也发现,随着持续的每日高强度健身,我的身体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体力更好,精力更充沛,头脑更清醒,对身体机能的掌控感会迁移到对自身能力的一种自信。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如何充满不确定,至少我还可以掌控自己的身体。

(说起来可能有些傻气,群里有伙伴推荐了一本《囚徒健身》的书,我居然因此想象着哪怕有一天自己被囚禁在斗室,也一定要充分利用环境保持身体的机能......)


第二件事情:阅读。

今天下午顺丰刚刚上门把我卖给多抓鱼的书都收走,整整两箱,都是我在这大半年里读完的(这么多书只卖了五百多块钱......)

很多年前,我就曾经想象过如果万一因为什么事情被封闭了,只要随身有书有片,我就不怕。没想到,这个场景居然真的发生了。

这些被动稳定的日子里,我每天都会留出时间专注阅读。对我来说,这并不是什么自我要求,而是一种享受。阅读的主题不限于专业书,事实上,专业书经常看不进去,也没有太多值得看的。反而是各种满足兴趣爱好的书:历史地理、科幻侦探、旅行笔记、文学评论......

阅读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生活之锚”,在于它让我得以跳脱当下,从大范围、长尺度,从更为复杂的维度,去理解人性、人生和世界。

当下再败坏又如何?放在历史长河中总会过去;即便当下的苦难是由我们具体的每个人来承担,来感受,但仅仅是相信苦难会被书写、被记忆,这样的信念都会让我们摆脱孤独与无力。

当下再败坏又如何?放在地球(如果不是宇宙)的尺度,光明总会战胜黑暗,文明总会战胜野蛮。无论在哪里,我们至少还有全人类可寄予期望。

第三件事情:社群。

这段日子里,在群岛的社群里,关于时局的探讨时常发生,关于个体如何在当下自处的探索更是从未停止。

我们一起经历过炸群,转而集体跳水,向旧群做一声道别,便重新登船,把一个“沉船日”变成了共同经历过的独特记忆。我们一起月光下读诗,读成年人的诗,也读孩子们的诗。我们组织过音乐会,因为这个,我从书柜上取下了积满灰尘的吉他......

和对的人做对的事,和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哪怕很微小,但是有力量。我们是彼此的支持群体,可以放心地倾诉,可以自在地倾听,可以坦荡地表达异议,可以勇敢地执着前行。

我很感激这么长一段日子里,这些可爱的人们的陪伴。群里偶尔也会静悄悄的,然而只是想到仍有一些人们在保守着一些对于良善的信念,都会让我感觉心安。

就在我写下上面这些文字的时候,这些人们正在群里接龙。他们将要在下周参与一个魔力块,讨论“在唐山事件中是否有必要强调性别视角?”这只是社群里日常涌现的魔力块中的一个,普通,似乎又不普通。

这是另一个故事,我们下次再讲。



「顾远及近」系列:
No. 8 这八个问题你会如何回答?
No. 7 这个世界会好吗?
No. 6 教育创新是为中产家庭准备的吗?
No. 5  优秀的间谍和出色的教育者,是什么困住了他们的手脚?
No. 4 什么是值得学习的?
No. 3 在路上
No. 2 这个时代还需要人文教育吗?
No. 1 关于”教育内卷“的散步漫谈


 群岛大学


        教育创新是一条不容易走的路,我们希望通过记录并分享教育创新者在通往教育3.0过程中的观察、实践和思考,让读者从中获得前行的动力、思维的碰撞和实践的启发。


在群岛,我们共创学习之道

在群岛,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群岛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