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顾远及近 | No. 11 我们为什么害怕完美?

顾远 群岛大学
2024-08-27

顾远及近No.11

我们为什么害怕完美?


作者的话:
“顾远及近”这个专栏最早的两篇文章都是用对话体写的,很受读者喜爱。原因一来是那两篇文章探讨的主题很重要,有吸引力;二来也是对话这种形式很适合把一个复杂问题的方方面面展开来讨论,更清晰也更生动。
今天的这篇文章也会采用对话体。下面的对话是虚构的,但是主题和内容都是真实的,来自于我(G)和几位群岛校友们(Y)的日常交流。正是在和他们的真诚交流中,我对“追求完美”这件事才有了更清晰而丰富的思考。
Enjoy reading~

Y:我很喜欢你写的《从“旁观者”的一生看什么是好的教育》这篇文章。不过有一段话,我读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我不同意!”。
G:呀,反应这么强烈。哪一段话啊?
Y:那段话是你引用的。你提到德鲁克年轻的时候去看了威尔第创作的歌剧《福斯塔》,感觉非常震撼,就去查找了相关的信息,结果惊讶地发现威尔第创作这部歌剧的时候已经80岁了。
G:这为什么会让你不同意啊?
Y:我还没说完呢。你文章里写道,当时有人问威尔第在如此高龄还要从事如此艰辛的创作工作是不是对自己要求太高了,威尔第的回答是“我的一生就是作为音乐家为完美而奋斗,但是完美总是躲着我。即便如此,我仍然觉得我有义务去追求它。”我不同意的就是这句话哦。
G:我记得这段话。德鲁克当时才18岁,威尔第的这段话影响了他的一生。德鲁克自己在80-90岁这十年间,还出版了十部著作呢。所以你不同意的是什么呢?
Y:我觉得好累哦。我担心完美主义把自己压垮了哈哈哈。我认为一个人的驱动力不该来源于追求完美,而应该来源于好奇、热情或者其他。
G:你再展开说说。
Y:至少对我来说,作为一个普通人,追求完美会先倒在自己给自己制定的诸多期待里面。
最近我时常在想自己是不是在为了学习而学习,不是为了成长而学习。因为那没有停止的追求本身会给我一种并不满足于当下的现状的感觉,但是接纳才是让人从心底满足的幸福体验。
所以,比起威尔第说的那句话,我更喜欢今天恰巧在某篇推文里看到的一句话:“我不再追求完美,而是追求自洽。”
G:原来如此。你的这番话里包含了好几层意思,得一个个地梳理清楚。你希望我们深入讨论这个话题吗?
Y:希望!说老实话,也就是在群岛的氛围里我才说了这么多。从小到大,我接受的教育都是把“追求完美”当作一个优点的,好像我不这么做就是不求上进,我一直觉得好累哦。
G:理解。你觉得什么是“完美”?
Y:就是尽善尽美呗。完美无缺,技艺超群。
G:完美有一个绝对的、客观的标准吗?
Y:嗯......,我第一反应是有,就是那些顶尖高手,像威尔第和德鲁克那种的。但是我第二反应是,就算他们做到那么优秀了,也还是觉得可以更优秀,所以我想完美应该是没有绝对标准的吧。唉,这下子更累了。
G:哈哈,那可不,我听着都累,疲于奔命了。既然“完美”的标准永远在水涨船高,那么如果我们把关注点放在“追求”的过程,而不是“完美”的结果上,会不会更轻松更享受一点呢?
Y:这倒是一个思路。我自己也发现了,如果我只盯着那个完美的标准,我就会特别累,总觉得自己这不好那不好。但是如果我自己跟自己比,今日之我比昨日之我好了那么一丢丢,我还是会挺开心的。哈哈~
G:我也是同感。所以你看我的微信签名是:“终点或许永不可及,但这一路充满惊奇。”过程即结果嘛。
Y:那我有一个新的疑问。既然我们享受过程就好了,那也没必要关注是不是完美了啊,“追求完美”是不是根本就是个伪概念啊。
G:我是这么理解的。你前面说到“一个人的驱动力不该来源于追求完美,而应该来源于好奇、热情或者其他”,我觉得这多多少少有一点把基于兴趣好奇的成长和对完美的追求对立了。
Y:哦?
G:确实很多时候是外界在要求我们不断做得更好,我们因此会对完美有恐惧,而忽略了基于自己的兴趣好奇这样的内在驱动的成长本身其实就是在追求完美。
对于威尔第也好,德鲁克也好,他们对完美的追求都不是因为要满足外在的期待,而是自己真的喜欢自己在做的事情,希望可以做得更好。
拿你自己来说,你有一部分工作是给机构的公众号写文章。那你是不是希望自己的文章可以一篇比一篇写得好?是不是希望对你所从事的教育领域了解得越来越深入?这不正是基于好奇和内在热情的对完美的追求?
Y:我明白了!这里有一个区别:如果那个更好的目标——我还是不想使用“完美”这个词——是我自己喜欢的,有热情的,我其实是不会觉得累的,或者累也是我自愿的。我真正不喜欢的是我要去实现别人眼中的完美。
G:是啊。所以当我们追求完美的时候,首先还得搞清楚是自己认可的,还是别人期待的。
如果是前者,那么这个过程可能“辛苦(hard)”,但我们不会觉得“痛苦(bitter)”;如果是后者,那确实很容易觉得是负担。
对了,如果你觉得“追求完美”这个词太重的话,完全可以换成别的表达方式,比如......,“每天进步一点点”?
Y:哈!这个说法也好不到哪去,我如果现在就是不想进步,不想成长,可不可以呢?
G:当然可以,那是你自己的选择嘛,而且人都有想要休息,停一停的时候,很正常啊。
不过依我对你的了解,你可不是拒绝成长的人。相反,你是渴望成长的人。真的让你躺平,你会抑郁的。
Y:是这样的。我突然想到了,之所以我有时候想要满足现状,还是因为我有意无意地在满足别人的期待。
当我发现自己的成长进步满足不了别人对我的期待的时候,我就会很焦虑。焦虑长了就很想大声喊一句:“我就不成长了!怎么样嘛?”
G:你看到了问题的关键了。本质上,这个张力是因为你的成长节奏和外界的期望不一致。这说不上谁对谁错,是个适配的问题。
工作职责要求你达到某种水平,你努力了但还是达不到,就会焦虑;或者反过来,你希望以某种节奏某种方式去成长,外界却没有足够的支持,你也会焦虑。
这就是真实的世界。不是追求完美,或者进步成长的错,而是自己和环境匹配的问题。
Y:对,就是匹配的问题。我喜欢自己的工作,也很希望自己不断成长,把工作做得更好。
但我可能就没有给自己很高的定位,我会告诉自己“你就一直往前,需要有所变化,至于最终遇到什么,那就等未来那一刻揭晓”。也许这是不给自己过大压力的心里暗示,也不想别人给我太大压力,哈哈。
G:你这样也是一种完美,完美的佛系哦:)说正经的,我们既要破除基于对完美的误解而产生的焦虑,又要能享受适切的焦虑带来的潜能激发,这其实是人成长的一种机制。
另外,你所引用的那句“我不再追求完美,而是追求自洽。”,也是要保持自我觉察的。自洽是动态的,伴随着人的成长不断构建新的自洽系统,而不是一旦自恰以后就故步自封了。
Y:晓得啦。你也太严谨了,我一段话被你分析出来这么多。
G:OK,那我们要不今天就到这儿?
Y:我开玩笑呢。我其实还想问一个问题。我们刚才聊了完美是什么、谁眼中的完美、自己的成长节奏和外界期待的匹配。这些都是我们害怕完美的原因。那还有别的原因吗?
G:我觉得有,和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有关系。
Y:嗯嗯,太有关系了。小时候,我爸妈总是那别人家的孩子来给我树榜样。我考试考了98分,他们第一反应是“为什么会扣了两分?”。气死我了。
G:是的,还有学校老师让学生不要偏科,不按标准答案答题要扣分、考试成绩不好就要被淘汰......
这些都是在让人害怕犯错,追求绝对正确,不敢尝试新的东西。也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对完美有了错误的理解,也因此害怕完美。
Y:我说一个我的亲身经历吧。我第一次高考成绩不好,复读了一年。家里为我安排了一条捷径,去参加艺术生考试,只要美术考试能达到六十分就能录取,因为我的文化课在艺术生里算是很优质的。
考试分四门:素描、色彩、以及艺术设计和速写,前两门是大分值,后两门小分值。正式考试的时候,速写分值二十分,我交了白卷。因为只有半小时,半小时里我就是画出第一笔就把它擦掉,反复这样,直到交卷铃声响起,纸都快擦破了我却一笔都没画下去,旁边的考生交卷的时候都会多看我一眼。
G:啊,完美主义害死人啊。不,应该是错误的教育害死人啊。
你知道吗,最近两个月因为出了《教育3.0》这本书,我被邀请做了好多场直播。每次在面向家长的直播里,我都会反复地表达一个观点:教育应该首先让人更好地成为自己,然后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现在的教育却是学习者都还没搞清楚自己是谁,要干什么呢,就先被套上了一个所谓“更好的自己”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往往就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Y:没错!成为更好的自己本来应该是一种基于内驱力的自我追求,一旦变成外在要求了,就很让人反感,厌恶,连带着就把对“成长”的追求也一并抛弃了。
G:我观察到有一类人群特别想要追求完美,但有特别害怕完美。你猜猜看是哪一类人?
Y:猜不到哎。
G:可能是因为我经常跟各种教育者在一起,我的观察是,教育者往往既想要追求完美,同时又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有各种自我评判,自我否定。
很多教育者,明明在我看来做得是很不错的,但是他们自己却总是盯着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总是跟那些更好的人比较而自愧不如,进而自惭形秽,最后自我攻击。
Y:对,我也有这种感觉。我自己就是这样。我经常觉得自己得了“冒牌者综合征”,总是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得多优秀,别人就算给我正向反馈,我也会习惯性地怀疑“真的吗”。
这种感觉很恼火,让我做事情束手束脚的。自我怀疑最严重的时候,我甚至会有行动瘫痪,觉得自己怎么做都是不好的,不对的。
G:教育者对自己的期望越高,对教育的期望越高,就越容易陷入这种状况,一方面对外界的评判非常在意,另一方面对自己的能力高度怀疑。
因此,不敢做出承诺,不敢制定目标,不敢说自己想要持续成长进步,更不敢奢望追求完美,深怕因此给自己挖了一个坑,让自己疲于奔命,让自己变成了众矢之的,变成了立了flag却做不到而丢人现眼。
Y:好可怕,也好真实。我身边有好几位教育者,我觉得他们都很优秀的,却在事业上升期选择离职,选择gap,就是因为对自己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好可惜。
G:是的,而且可惜的不仅是这些教育者,也包括他们的学习者。教育者的职责之一就在于:让学习者免于被评价的恐惧,让学习者获得持续成长的内在动力和能力,去自由自在地成长。
我们很难想象,这样的害怕完美自我攻击的教育者能够真正地为学习者提供支持性的成长环境。
如果我们作为教育者都没能呈现出活泼泼的状态,我们又怎么指望自己可以支持到一个个活泼泼的孩子成长呢?
Y:是的。我现在好像没有那么害怕完美了。每一个当下就是不完美的,但每一个当下也都可以是成长性的。我要乐在其中~~
G:太好了!关于完美的讨论我们今天就到这儿吧。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我们今天没有谈到。
Y:呀,是什么啊?
G:有些时候害怕完美,不是真的害怕完美本身,而是不确定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所以不知道该不该投入精力去追求某一种完美。这是另一个话题了,我们下次有机会再聊吧。
Y:好的。下次见~



「顾远及近」系列:
No. 10 在生活中遇到两难抉择,我是怎么做的?——「一周一问」之二
No. 9 当无力感重重袭来,你的“生命之锚”会是什么?
No. 8 这八个问题你会如何回答?
No. 7 这个世界会好吗?
No. 6 教育创新是为中产家庭准备的吗?
No. 5  优秀的间谍和出色的教育者,是什么困住了他们的手脚?
No. 4 什么是值得学习的?
No. 3 在路上
No. 2 这个时代还需要人文教育吗?
No. 1 关于”教育内卷“的散步漫谈

 群岛大学


        教育创新是一条不容易走的路,我们希望通过记录并分享教育创新者在通往教育3.0过程中的观察、实践和思考,让读者从中获得前行的动力、思维的碰撞和实践的启发。


在群岛,我们共创学习之道

在群岛,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群岛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